粘液腺囊肿

疾病百科

粘液腺囊肿一般指黏液腺囊肿,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唾液腺瘤样病变,多发生于青少年。此疾病的出现与导管系统阻塞、外渗性黏液囊肿等原因有关。

黏液腺囊肿根据不同的发病位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黏液囊肿、舌下腺囊肿;其中舌下腺囊肿又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哑铃型。而根据病理表现以及病因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潴留性黏液囊肿、外渗性黏液囊肿。

名称

粘液腺囊肿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多发人群

青少年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黏液囊肿 舌下腺囊肿

相关疾病

干燥综合征 口腔溃疡 口腔颌面部肿瘤

相关检查

视诊

相关手术

囊肿摘除术 囊肿切除术 舌下腺切除术

医保

概述

粘液腺囊肿一般指黏液腺囊肿,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唾液腺瘤样病变,多发生于青少年。此疾病的出现与导管系统阻塞、外渗性黏液囊肿等原因有关。

黏液腺囊肿根据不同的发病位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黏液囊肿、舌下腺囊肿;其中舌下腺囊肿又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哑铃型。而根据病理表现以及病因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潴留性黏液囊肿、外渗性黏液囊肿。

症状

粘液腺囊肿指黏液腺囊肿,不同类型的黏液腺囊肿症状不同,包括黏液囊肿、舌下腺囊肿,分析如下:

1、黏液囊肿

患者舌尖腹侧、下唇等处会出现水疱,呈现出浅蓝色、半透明状,多为黄豆、樱桃大小,富有弹性。

2、舌下腺囊肿

患者舌下区、下颌下区等部位会出现肿物,触之柔软,不可压缩,与周围皮肤没有粘连。囊肿破裂后会流出黏稠、淡黄色的液体,囊肿平复,当局部创口恢复后,又会继续出现新的囊肿。

病因

粘液腺囊肿是指黏液腺囊肿,不同类型黏液腺囊肿病因不同,包括外渗性黏液囊肿、潴留性黏液囊肿等,分析如下:

1、外渗性黏液囊肿

一般是由于口腔黏膜、舌头等部位受到外伤后,局部导管发生破裂,黏液外漏到组织间隙中,从而引起外渗性黏液囊肿。

2、潴留性黏液囊肿

若患者存在导管系统弯曲、分泌物浓缩、微小唾液腺结石等情况,会导致导管系统发生阻塞,会引起潴留性黏液囊肿。

就医

粘液腺囊肿即黏液腺囊肿,就医指征包括出现相关症状、症状加重、存在原发疾病等,分析如下:

1、出现相关症状

若患者舌尖腹侧、下唇等部位出现浅蓝色、半透明样的小疱,且小疱容易破损,流出蛋清样液体,需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2、症状加重

若症状加重,舌下囊肿变大,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说话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3、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口腔处存在外伤、微小唾液腺结石等疾病,近期口腔内出现黄豆或者樱桃大小、质地柔软的水疱,需及时就诊。

治疗

粘液腺囊肿一般是指黏液腺囊肿,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处理,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患者应改变咬唇的习惯,防止咬伤口腔黏膜。其次要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同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饮食上注意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

2、药物治疗

患者可就诊口腔科,由专业医生将囊内液体抽尽,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治疗。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可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3、手术

若是舌下腺囊肿,可通过舌下腺切除术治疗。

日常

粘液腺囊肿指的是黏液腺囊肿,应注意口腔卫生、注意饮食、适当运动等,分析如下:

1、注意口腔卫生

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咬嘴唇,要多饮水,饭后漱口,防止口腔发生感染。

2、注意饮食

患者应注意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避免偏食、挑食,其次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胡椒、花椒等。

3、适当运动

患者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游泳等,有助于增强自身体质,还能缓解压力。

预防

粘液腺囊肿通常指黏液腺囊肿,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锻炼身体、改正不良习惯等方式预防,分析如下:

1、保持口腔卫生

健康者应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可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其次饭后可使用生理盐水、温水或者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2、锻炼身体

健康者应长期坚持做运动,锻炼身体,可做游泳、打太极、快走、慢跑等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改正不良习惯

健康者应避免咬唇,防止唇部被咬伤,增加黏液腺囊肿的发病概率。

诊断

粘液腺囊肿即黏液腺囊肿,可通过视诊检查明确诊断。

疑似患有黏液腺囊肿的患者可到当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就医,进行视诊检查。若发现患者舌尖、下唇、舌下区、下颌下区等部位存在半透明的小水疱,且呈淡蓝紫色,同时水疱破溃后,流出类似蛋清样粘稠的液体,颜色略带黄色,可诊断为黏液腺囊肿。

若是确诊,患者平时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咬唇,防止局部继发感染,加重病情。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