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梗阻

疾病百科

尿路梗阻是指尿路管腔不畅、尿路肌肉收缩功能出现异常,一般是由于泌尿系统本身或者是周围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引起的。尿路梗阻会导致梗阻近端尿路发生扩张、积水,甚至引起肾功能异常。

尿路梗阻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梗阻、下尿路梗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尿路梗阻、慢性尿路梗阻;根据梗阻程度可分为不完全性尿路梗阻、完全性尿路梗阻;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尿路梗阻、后天获得性尿路梗阻等。

名称

尿路梗阻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发病部位

生殖部位

多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治疗方法

急性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尿流呈波动状 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相关疾病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相关检查

肾功能相关检查 超声 尿路平片 尿路造影

相关手术

膀胱穿刺造瘘术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体外超声波碎石术 手术切开取石术

医保

概述

尿路梗阻是指尿路管腔不畅、尿路肌肉收缩功能出现异常,一般是由于泌尿系统本身或者是周围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引起的。尿路梗阻会导致梗阻近端尿路发生扩张、积水,甚至引起肾功能异常。

尿路梗阻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梗阻、下尿路梗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尿路梗阻、慢性尿路梗阻;根据梗阻程度可分为不完全性尿路梗阻、完全性尿路梗阻;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尿路梗阻、后天获得性尿路梗阻等。

症状

尿路梗阻患者通常会出现排尿困难、无尿、腰部疼痛等症状,分析如下:

排尿困难

尿路梗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输尿管堵塞的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排尿费力等症状。

无尿

大量的尿液积聚在膀胱内难以排出,会导致尿液排出量减少,甚至出现无尿。

腰部疼痛

尿路梗阻会导致肾脏出现积水的情况,肾积水难以排出,会导致肾脏内压力上升,从而引起腰部疼痛的症状。

病因

尿路梗阻一般是由于结石、肿瘤、先天异常等原因引起,分析如下:

结石

若患者泌尿系统出现结石,如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输尿管结石等,会对尿路造成堵塞,从而引起尿路梗阻。

肿瘤

若患者患有肾癌、输尿管癌、尿道癌等泌尿系统肿瘤,肿瘤体积不断变大,也易堵塞尿路,引起尿路梗阻。

先天异常

若患者泌尿系统出现先天性异常,如尿道闭锁、输尿管狭窄等,也可能引起尿路梗阻。

就医

尿路梗阻的就医指征包括出现典型症状、体征、存在原发疾病等,分析如下:

出现典型症状

若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少尿或者无尿等症状,需积极到泌尿外科就诊。

体征

若用手按压肾区,患者可出现疼痛,同时用手触摸腹部,局部存在肿块等,需及时就医。

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存在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或者肾癌、输尿管癌等泌尿系统肿瘤,近期出现膀胱刺激症状,需积极就诊。

治疗

尿路梗阻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它治疗等方式处理,分析如下:

药物治疗

若由于结石引起的绞痛,患者可服用解痉止痛类药物治疗,如消旋山莨菪碱片、丁溴东莨菪碱胶囊等。

手术治疗

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可通过膀胱穿刺造瘘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等方式治疗;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可通过体外超声波碎石术、手术切开取石术等方式治疗。

其它治疗

若患者出现肾衰竭,可通过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

日常

尿路梗阻日常应注意适度运动、规律适量饮水、做好病情监测等,分析如下:

注意适度运动

患者平时需注意适当做运动,如慢跑、打太极、做瑜伽等,避免做剧烈运动,避免身体劳累,适度运动即可。

规律适量饮水

患者应注意适量饮水,存在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需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2L左右,有尿意时及时排尿。

做好病情监测

患者需做好日常病情监测,发现尿痛、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诊。

预防

尿路梗阻可通过适当运动、多饮水、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预防,分析如下:

适当运动

健康人群每天尽量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多饮水

健康者每天应多喝水,勤排尿,避免憋尿,少喝碳酸饮料、咖啡、浓茶等饮品。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存在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需通过膀胱镜或者输尿管镜下碎石术、体外超声波碎石术等方式治疗;存在结核病的患者可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片、盐酸乙胺丁醇胶囊等药物治疗。

诊断

尿路梗阻诊断方法包括出现典型症状体征、肾功能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分析如下:

出现典型症状体征

若患者出现腰痛、血尿、少尿、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且用手触摸腹部出现肿块,说明患者患有尿路梗阻的可能性较高。

肾功能相关检查

患者需进一步做肾功能、利尿剂肾图等检查,可辅助诊断出尿路梗阻。

影像学检查

患者还需做超声、尿路平片、尿路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