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失调是比较模糊的概念,是指人体内分泌组织、细胞、腺体所组成的体液调节系统出现异常。根据腺体功能、发病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
当患者体内激素产生过多或者过少、激素在靶组织受到抵抗,会引起内分泌失调。根据腺体功能可分为功能亢进、功能减退、腺体组织异常等;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若患者存在垂体功能减退,会出现肌肉无力、身体疲劳等症状;若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出现震颤、出汗、焦躁不安、体重减轻等症状。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内分泌失调是比较模糊的概念,是指人体内分泌组织、细胞、腺体所组成的体液调节系统出现异常。根据腺体功能、发病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
当患者体内激素产生过多或者过少、激素在靶组织受到抵抗,会引起内分泌失调。根据腺体功能可分为功能亢进、功能减退、腺体组织异常等;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若患者存在垂体功能减退,会出现肌肉无力、身体疲劳等症状;若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出现震颤、出汗、焦躁不安、体重减轻等症状。
症状
内分泌失调的类型有很多,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分析如下:
多囊卵巢综合征
患者体内雄激素分泌过多,会出现皮肤毛发增多、痤疮、排卵异常、不孕等现象。
甲状腺功能亢进
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出现出汗、肌肉无力、身体疲劳、体重减轻、心律不齐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
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会出现无精打采、身体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头晕等症状。
病因
内分泌失调与激素产生过多、激素产生过少、激素在靶组织抵抗等原因有关,分析如下:
激素产生过多
若患者本身存在内分泌腺肿瘤、基因异常、摄入过多外源性激素等情况,会导致体内激素产生过多,从而引起内分泌失调。
激素产生过少
若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损伤、肿瘤压迫、感染等情况,导致内分泌腺被破坏,会使激素产生过少,患者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
激素在靶组织抵抗
若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形成侏儒症,或者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等,使得激素在靶组织抵抗,也易引起内分泌失调。
就医
内分泌失调指征包括出现典型症状、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分析如下:
典型症状
当患者出现体重下降、毛发稀疏、声音嘶哑、食欲减退、长痤疮、大便干燥、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出汗、头晕等内分泌失调的典型症状,需及时就医。
伴随症状
若患者出现皮肤粗糙、色斑、脾气暴躁、情绪变化快等伴随症状,可到医院就诊。
既往病史
若患者既往存在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不孕不育等病史,近期出现倦怠无力、气短、性欲减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治疗
内分泌失调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分析如下:
一般治疗
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要以低盐、少油的饮食为主,保证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
药物治疗
若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遵医嘱服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类药物治疗;若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服用甲状腺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若是肿瘤、增生组织导致的内分泌功能亢进,可通过手术方式切除治疗;对于导致内分泌功能低下的疾病,可通过器官移植术进行处理。
日常
内分泌失调患者日常需注意调整心态、注意饮食、适当运动等,分析如下:
调整心态
患者平时需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精神压力大等不良情绪下,多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必要时需进行心理疏导。
注意饮食
患者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要减少摄入咸肉、咸鱼、猪油、肥猪肉等腌制品以及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适当运动
患者还需注意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打太极、跳健美操等,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
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避免熬夜等方式预防内分泌失调,分析如下:
调整饮食
健康人群应保持食物的多样性,可进食各类果蔬、奶制品、蛋类、坚果、豆制品等,尽量少食用腌制品以及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适当运动
平时还需积极进行户外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跳绳、骑自行车等,不要久坐或者久站。
避免熬夜
健康人群还需避免熬夜,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在6-8小时左右。
诊断
内分泌失调的诊断方法包括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具体分析如下:
查体
患者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进行查体,若出现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毛发稀疏或者增多、体重下降等情况,可怀疑是内分泌失调。
实验室检查
患者需进一步做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可初步做出诊断。
影像学检查
患者还需进行CT、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