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囊炎是发生在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关节囊的炎症反应。
拇囊炎主要是由拇外翻畸形,第一跖趾关节脱位导致第一跖骨头向内侧隆起,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容易受到反复摩擦所致,可引起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对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可出现胼胝、鸡眼等皮肤损害,甚至会造成嵌甲。
因此,当患者发生拇囊炎后,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出现多种并发症。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拇囊炎是发生在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关节囊的炎症反应。
拇囊炎主要是由拇外翻畸形,第一跖趾关节脱位导致第一跖骨头向内侧隆起,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容易受到反复摩擦所致,可引起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对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可出现胼胝、鸡眼等皮肤损害,甚至会造成嵌甲。
因此,当患者发生拇囊炎后,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出现多种并发症。
症状
拇囊炎的症状有疼痛、大脚趾畸形、肿胀和其他伴随症状。
1、疼痛
患者可出现大脚趾疼痛症状,在行走时疼痛会更加明显,而通过休息疼痛会减轻。
2、大脚趾畸形
患者表现为大拇趾根部会有三角形前突的现象。
3、肿胀
拇囊发生炎症反应后,可导致局部有组织液渗出,从而引起肿胀。
4、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因足部长期受力不均,出现鸡眼、胼胝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嵌甲的症状。
病因
拇囊炎的病因有先天性足部畸形、行走时足部内旋、长期穿尖头鞋、高跟鞋等。
1、先天性足部畸形
比如患者存在拇外翻,在走路时拇趾长期受到鞋子挤压,可发生无菌性炎症,出现拇囊炎。
2、行走时足部内旋
如果患者存在不良的走路习惯,在行走过程中将足部内旋,可导致大拇趾上所受的压力增加,长此以往会发生拇囊炎。
3、长期穿尖头鞋、高跟鞋
长期穿尖头鞋、高跟鞋,可导致脚趾长时间受到压迫,引起拇囊炎。
就医
当患者出现大脚趾根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症状时,可以去医院骨科就诊。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比如检查脚趾是否受压,脚趾根部关节是否发红、肿胀、按压疼痛等,能够初步判断病情。之后会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类风湿因子、X线、CT等检查诊断病情,并排除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相关疾病。
如果通过检查被确诊为拇囊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消炎止痛药物、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能够缓解拇囊炎引起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
拇囊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可以穿宽松柔软的鞋子,避免穿尖头鞋,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可以对患处进行冷敷,能够促进血管收缩,减轻疼痛和肿胀症状。
2、药物治疗
对于出现明显疼痛的患者,可以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能够缓解疼痛症状。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限制了日常生活,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纠正拇外翻畸形。
日常
拇囊炎的日常应注意休息、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更换舒适的鞋子等。
1、注意休息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长时间行走或者跑步,否则会对脚趾产生压力,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2、保持脚部清洁干燥
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应保持脚部清洁干燥,以免继发感染,不利于手术伤口愈合。
3、更换舒适的鞋子
患者平时应穿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穿尖头鞋以及高跟鞋,否则不利于病情恢复。
预防
拇囊炎的预防方法有选择穿合适的鞋子、避免足部过度内旋、积极减肥等。
1、选择穿合适的鞋子
平时应选择穿低跟、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穿尖头鞋,否则会导致脚趾长时间受到挤压和摩擦,出现拇囊炎。
2、避免足部过度内旋
对于走路时足部内旋的患者,应注意自己的走路姿势,避免过度内旋,否则容易造成拇囊炎。
3、积极减肥
身材过于肥胖者,应通过饮食调理和体育锻炼来控制自身体重,以减轻关节负担,对于预防拇囊炎也有一定的帮助。
诊断
拇囊炎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脚趾头外形,查看有无红肿、皮肤破损、合并拇外翻畸形等情况,并且会检查脚趾头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度,评估肌张力。
2、实验室检查
比如血液检查、关节穿刺抽液检查、尿酸测定、类风湿因子检查等,能够排除感染性疾病、痛风、类风湿疾病等,对于拇囊炎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3、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检查方式有X线和CT,可以评估前足横弓、籽骨切线位等情况,帮助诊断拇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