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

疾病百科

麻风一般指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麻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红松鼠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可出现皮肤斑块、丘疹、四肢麻木、皮肤蚁行感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毛发脱落、双唇肥厚、耳垂肿大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通过做体格检查、麻风杆菌检查、麻风菌素试验等来明确诊断。

名称

麻风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多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免疫力低下的老人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中医理疗

是否遗传

有遗传倾向

相关症状

红色斑块 四肢麻木 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 畏寒 发热 全身乏力

相关疾病

痤疮 湿疹 荨麻疹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麻风杆菌检查 麻风菌素试验 组织病理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麻风一般指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麻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红松鼠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可出现皮肤斑块、丘疹、四肢麻木、皮肤蚁行感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毛发脱落、双唇肥厚、耳垂肿大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通过做体格检查、麻风杆菌检查、麻风菌素试验等来明确诊断。

症状

麻风一般指麻风病,症状与麻风病的类型有关,比如未定类麻风、结核样型麻风、瘤型麻风等,具体如下:

1、未定类麻风

患者皮肤表面可出现浅色斑或者淡红色斑,表面光滑,呈圆形或者不规则形。患处皮肤对疼痛、冷热等刺激相对迟钝。

2、结核样型麻风

此类型麻风病多见于免疫力相对较强的患者,皮肤可出现红色斑块,表面干燥粗糙,一般皮损数目少,不对称的分布在面部、四肢等部位。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等症状。

3、瘤型麻风

此类型麻风病多见于抵抗力低的患者,早期可出现边界模糊的浅黄色或者淡红色斑。患者还可出现鼻黏膜充血、糜烂的症状。中期时皮损广泛,头发、眉毛明显脱落,还可出现四肢麻木、足底溃疡等症状。晚期可有暗红色结节、耳垂肿大、嘴唇肥厚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伴随乳房胀大、阳痿等症状。

病因

麻风一般指麻风病,是由于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

麻风分枝杆菌生长缓慢,但是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强,可通过飞沫传播,比如接触患者的唾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可引起传染。其次,麻风病可通过接触传播,比如接触患者的排泄物、皮肤破损部位接触患者的血液等,均可引起感染。另外,研究表明,麻风病具有遗传倾向,患者存在固有免疫以及获得免疫缺陷。

建议平时规律作息,坚持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就医

麻风一般指麻风病,当身上长斑块、皮疹、结节,但不出汗,且不痛不痒,需警惕麻风病,此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由于麻风病可引起不可逆的神经损害,严重甚至会造成终身残疾。因此如若发现疑似麻风病症状,比如耳垂肿大、眉毛脱落、足底溃烂、皮肤表面有蚁行感、肌肉无力、肢体麻木等,也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或者感染科就诊。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做麻风杆菌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进行确诊。

治疗

麻风一般指麻风病,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理疗等方法来处理,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多休息,避免长时间走路,同时应加强对麻风病的认识,保持乐观的心态。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等进行治疗。患者也可以接受联合化疗方案,促进病情恢复。

3、中医理疗

患者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缓解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等症状,阻止畸残的发生。

日常

麻风一般指麻风病,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加强营养、加强皮肤护理、定期复查等事项,具体如下:

1、加强营养

患者应适度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改善营养状况,调节免疫功能。

2、加强皮肤护理

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涂抹润肤露,修复皮肤屏障。患者应避免皮肤外伤,如若足底溃疡,应注意休息,定期更换敷料,可以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3、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尤其是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应每年做一次临床以及细菌学检查。

预防

麻风一般指麻风病,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加强锻炼、预防性治疗等来预防,具体如下:

1、健康饮食

平时需要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苹果、猕猴桃、胡萝卜、牛奶、鸡蛋等,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2、加强锻炼

日常生活中需要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能够加速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3、预防性治疗

常用药物为利福平,能够减少麻风病的患病风险。潜伏期以及无症状的麻风菌携带者,接受预防性治疗,还可以预防临床症状的出现。

诊断

麻风即麻风病,可以通过体格检查、麻风杆菌检查、麻风菌素试验、组织病理检查等来诊断,具体如下:

1、体格检查

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斑疹、结节等皮肤损伤症状。医生还可通过查体,判断是否存在爪形手、垂腕等神经损伤症状。

2、麻风杆菌检查

通过取活动性皮损组织液做抗酸染色,一般瘤型麻风为阳性,结核样型麻风为阴性。

3、麻风菌素试验

此检查可反映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比如瘤型麻风一般为阴性,结核样型麻风多为强阳性。

4、组织病理检查

瘤型麻风做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内含有泡沫细胞肉芽肿。结核样型麻风可见真皮小血管和神经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