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炎主要是由于泪道堵塞,导致细菌、泪液长期积存于泪囊而引起的炎症。
泪囊炎是泪道堵塞,细菌、泪液长期积存于泪囊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根据发病类型可以将其分为慢性泪囊炎和急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堵塞引起的一种眼部炎症疾病,由于鼻泪管堵塞导致泪液无法正常排出,从而造成细菌感染,诱发炎症;急性泪囊炎多是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也可能是突然发生,多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感染所致,新生儿泪囊炎的致病菌多为流感嗜血杆菌。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泪囊炎主要是由于泪道堵塞,导致细菌、泪液长期积存于泪囊而引起的炎症。
泪囊炎是泪道堵塞,细菌、泪液长期积存于泪囊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根据发病类型可以将其分为慢性泪囊炎和急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堵塞引起的一种眼部炎症疾病,由于鼻泪管堵塞导致泪液无法正常排出,从而造成细菌感染,诱发炎症;急性泪囊炎多是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也可能是突然发生,多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感染所致,新生儿泪囊炎的致病菌多为流感嗜血杆菌。
症状
泪囊炎分为慢性泪囊炎和急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主要症状是溢泪,急性泪囊炎主要症状包括患眼充血、流泪、流脓性分泌物以及泪囊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泪囊炎主要分为慢性泪囊炎和急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以溢类为主要症状,而长时间溢泪可导致泪囊部位皮肤潮红、糜烂,出现慢性湿疹表现,同时挤压泪囊还会有大量粘液性、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结膜充血、红肿等症状。急性泪囊炎多是在慢性泪囊炎基础上发生,也可突然发病,发病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患眼充血、流泪、流脓性分泌物的症状,同时鼻根部泪囊区还会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的症状,甚至会累及眼睑及颜面部,引起眼睑肿胀、结膜充血、耳前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病因
引起泪囊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人体形态结构异常、附近组织疾病、全身性感染、泪液分泌过多或滞留、异物刺激等。
1、人体形态结构异常
当骨性鼻泪管出现变异、狭窄,或者发育时期鼻泪管管道发育不全或黏膜皱褶形成,导致鼻泪管管腔内径狭小,黏膜肿胀导致完全阻塞,便会诱发泪囊炎。
2、附近组织疾病
如果患有下鼻甲肥大、鼻腔炎症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鼻泪管下端机械性阻塞,或者感染直接扩散到泪道,刺激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鼻泪管下端阻塞,引发泪囊炎。
3、全身性感染
如果患有全身性感染疾病,比如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猩红热等,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血源传播,从而诱发泪囊炎。
4、泪液滞留
泪液长期不能排出并滞留在泪囊中,容易滋生细菌堵塞鼻泪管,引发泪囊炎。
5、异物刺激
从鼻腔进入鼻泪管的异物,在刺激因素影响下,也可诱发泪囊炎。
就医
如果出现与泪囊炎相关的症状,比如溢泪、眼部分泌物增多、按压泪囊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以及泪囊区充血、肿胀、疼痛,或者是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泪囊炎主要是由于泪道堵塞,导致细菌、泪液长期积存于泪囊而引起的炎症,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溢泪、眼部分泌物增多、按压泪囊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以及泪囊区充血、肿胀、疼痛,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所以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眼科就诊,通过病史、血常规、泪囊造影、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治疗
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得了泪囊炎后,患者早期可以用热毛巾对局部热敷,或者每天按摩患眼的鼻梁侧,自上而下适度按摩泪囊区,有助于泪液的排出,改善病情。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以局部和全身抗炎治疗为主,比如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滴眼液,或者口服头孢噻肟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药物。
3、手术治疗
待炎症得到控制后,建议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常用手术方式有泪道探通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切除术、鼻泪管插管术等,急性泪囊炎常用手术方式有切开引流术、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微创黏膜吻合术等。
日常
泪囊炎日常注意事项一般包括注意卫生、注意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
1、注意卫生
注意手部和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保持眼部清洁。
2、注意清淡饮食
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橘子、柚子、胡萝卜、西红柿等;多吃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比如冬瓜、苦瓜、冬瓜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以及油腻的食物,比如辣椒、肥肉、烟酒等。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
泪囊炎预防措施一般包括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锻炼、积极治疗诱发病因、定期检查等。
1、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减少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如果眼部经常化妆,每天需要将妆卸干净,保持眼部的清洁。同时,远离烟酒,注意清淡饮食。
2、积极锻炼
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做些体育锻炼,比如慢跑、跳绳、游泳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3、积极治疗诱发病因
如果患有下鼻甲肥大、鼻部炎症、鼻中隔偏曲等疾病,应尽早治疗。
4、定期检查
若是泪囊炎高危人群,比如不良用眼者、有眼周感染性疾病者等,应定期前往医院做眼部检查。
诊断
泪囊炎诊断方法一般包括泪道冲洗检查、血常规检查、泪液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泪囊造影、CT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1、泪道冲洗检查
如果患有泪囊炎,通过向泪道注射生理盐水或抗生素眼药水,可伴有脓液流出。
2、血常规检查
急性泪囊炎可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明确感染的程度和性质,如果存在感染,白细胞值会增高。
3、泪液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通过泪液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以明确致病菌的类型,并方便医生指导用药。
4、泪囊造影
泪囊造影检查可以诊断鼻泪管是否有阻塞,并观察泪囊的大小、形态。
5、CT检查
CT检查可以显示泪囊内结构,能够了解鼻泪管阻塞、狭窄及扩张的部位及程度。
6、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慢性泪囊炎较为准确的诊断,一般会提示囊壁会增厚,囊腔会缩小,黏膜呈现绒状,囊腔内充满息肉或泪囊下端形成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