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是咽喉部位黏膜与黏膜下组织、淋巴出现急性炎症。
急性咽炎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单纯性咽炎、急性坏死性咽炎、急性水肿性咽炎,且部分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患者通常由于细菌病毒感染、物理刺激、过敏、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发病,会出现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口臭、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并发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急性风湿热等疾病。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急性咽炎是咽喉部位黏膜与黏膜下组织、淋巴出现急性炎症。
急性咽炎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单纯性咽炎、急性坏死性咽炎、急性水肿性咽炎,且部分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患者通常由于细菌病毒感染、物理刺激、过敏、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发病,会出现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口臭、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并发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急性风湿热等疾病。
症状
急性咽炎通常会出现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1.咽喉疼痛
炎症刺激咽部黏膜,局部出现充血、水肿,可自觉肿痛、灼热,部分可伴有咽干症状。
2.吞咽困难
咽部肿胀充血肿大,在吞咽时,食物刺激病变组织会引起疼痛,严重者出现吞咽困难。
3.发热
若由于细菌病毒入侵机体导致发病,致病菌会分泌大量的毒素,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导致体温增高。
4.食欲不振
由于发热导致胃肠道内消化酶活性下降,消化功能减弱,引起食欲下降。
病因
急性咽炎通常是由于感染、物理刺激、过敏、全身性疾病引起。
1.感染
机体感染葡萄球菌、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导致咽部黏膜组织出现急性炎症。
2.物理刺激
长期吸烟,或吸入粉尘,可刺激咽部黏膜上皮引起损伤,局部防御力下降,易出现急性炎症。
3.过敏
吸入花粉、螨虫、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可引起刺激免疫系统出现变态反应,诱发急性咽炎。
4.全身性疾病
若患有麻疹、疟疾、猩红热等疾病,治疗不当可导致病情加重,引起咽部组织出现坏死,诱发急性咽炎。
就医
急性咽炎的就医指征有咽部出现持续疼痛、自行服药后未好转、出现高热等。
1.咽部出现持续疼痛
咽喉部位出现疼痛,伴有灼热感,在进食时加重,严重者出现吞咽困难,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2.自行服药后未好转
自行服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后,症状未出现好转或持续加重,需就医诊治。
3.出现高热
体温增高,且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伴有呼吸困难、全身酸痛、畏寒等表现,应立即就诊。
治疗
急性咽炎通常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理疗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1.一般治疗
保持居住环境通风,适量饮水补充发热引起水分流失,发热严重者进行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下、掌心等部位,帮助散热。
2.药物治疗
使用生理盐水、醋酸氯己定溶液等清洁口腔,促进分泌物排出,口服西地碘含片、银黄含片,缓解咽喉肿痛,细菌感染者使用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控制感染,促进炎症消退。
3.中医理疗
可采取针刺放血疗法,可以疏经通络,祛除体内毒热,促进机体康复。
日常
急性咽炎日常应注意饮食、避免传染他人、保证休息充足、遵医嘱服药治疗等。
1.饮食
避免进食辛辣、坚硬的食物,戒烟禁酒,以防刺激咽部黏膜,加重不适。
2.避免传染他人
细菌、病毒感染导致发病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日常需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外出时佩戴口罩,以防感染他人。
3.保证休息充足
不可熬夜,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以防免疫力下降,加重病情。
4.遵医嘱服药治疗
长期服药者需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预防
急性咽炎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加强保暖、预防感染、适当运动等方式进行预防。
1.保持个人卫生
养成餐前洗手的习惯,外出时可自备餐具,咳嗽、打喷嚏后及时清洁双手,早晚刷牙,保持口腔卫生。
2.加强保暖
注意保暖,季节交替时注意气温变化,以防受寒引起抵抗力下降。
3.预防感染
避免与急性咽炎患者密切接触,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细菌病毒,预防感染。
4.适当运动
进行太极拳、散步、骑单车等运动,可增强自身抵抗力,抵御致病菌的侵袭。
诊断
急性咽炎可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咽拭子培养、抗体测定等进行诊断。
1.体格检查
观察咽喉部位的黏膜,若出现充血、肿大,且患者自觉疼痛,可能是患有急性咽炎。
2.血常规
观察血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分辨机体是否出现过敏、病毒感染等情况,明确病因。
3.咽拭子培养
采取咽喉部位的分泌物进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避免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
4.抗体测定
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特异性IgE,帮助明确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