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淋巴结炎是由于致病菌侵袭颈部淋巴管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老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将其分为急性颈部淋巴结炎、慢性颈部淋巴结炎、急性颈部淋巴结炎,发病通常与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白血病等有关,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寒颤等症状,部分患者身体多处淋巴结出现肿大,若病情持续发展,可出现颈部脓肿、颈部蜂窝织炎等并发症。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颈淋巴结炎是由于致病菌侵袭颈部淋巴管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老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将其分为急性颈部淋巴结炎、慢性颈部淋巴结炎、急性颈部淋巴结炎,发病通常与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白血病等有关,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寒颤等症状,部分患者身体多处淋巴结出现肿大,若病情持续发展,可出现颈部脓肿、颈部蜂窝织炎等并发症。
症状
颈淋巴结炎可分为急性颈部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颈淋巴结炎、慢性颈部淋巴结炎,需根据病情分析症状。
1、颈部急性淋巴结炎
病情发展较快,早期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后期出现化脓,局部疼痛明显,伴有高热、头痛、寒颤、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局部皮肤出现凹陷性水肿。
2、亚急性坏死性颈淋巴结炎
颈部淋巴结出现压痛,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治疗后,肿大的淋巴结通常不会完全消退。
3、慢性颈部淋巴结炎
出现发热,多呈稽留热、弛张热,颈部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可伴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病因
颈淋巴结炎通常是由于口腔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全身感染性疾病等引起。
1、口腔感染
若口腔出现化脓性炎症,病灶内的致病菌可随淋巴循环进入颈部淋巴结,导致局部区域感染,出现炎症。
2、上呼吸道感染
致病菌侵袭上呼吸道引起感染,若病情未得到控制,感染可出现扩散,颈部淋巴结与其邻近,易受到波及,导致发病。
3、全身感染性疾病
患有脓毒症、布鲁氏菌病等疾病,病菌可随血液循环波及全身,引起颈部淋巴结感染、发炎。
就医
颈淋巴结炎的就医指征有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发热乏力、颈部疼痛明显等。
1、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出现肿大,原因不明,肿块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需要积极就医。
2、出现发热乏力
体温持续增高,超出正常范围,甚至出现高热,长时间不下降,且肢体无力,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3、颈部疼痛明显
颈部出现疼痛,按压肿大的淋巴结时疼痛加剧,难以忍受,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治疗
颈淋巴结炎可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促进机体康复。
1、一般治疗
需加强休息,注意饮食营养均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病情加重。
2、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口服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疼痛,使用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克拉霉素等药物控制感染,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
3、手术治疗
若红肿范围较大,且出现破溃,可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清除内部脓液,限制病情发展。
日常
颈淋巴结炎日常应注意饮食、加强卫生护理、劳逸结合、科学用药等。
1、饮食
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为机体供能,促进康复。
2、加强卫生护理
使用温水擦拭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后及时漱口,早晚按时刷牙。
3、劳逸结合
保证休息充足,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适当进行慢跑、太极等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4、科学用药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更改剂量、服药时间,若服药后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积极咨询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
颈淋巴结炎可通过加强卫生清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进行预防。
1、加强卫生清洁
注意口腔卫生护理,使用牙刷、牙线等清洁口腔内的食物残渣,若皮肤损伤,需及时消毒清创,降低感染风险。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生活作息,避免挑食、偏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3、积极治疗原疾病
若患有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需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导致感染扩散。
诊断
颈淋巴结炎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诊断。
1、体格检查
若颈部淋巴结肿大,且伴有压痛,质地较硬,患病可能较大。
2、影像学检查
通过磁共振成像、CT等观察颈部,可了解淋巴结的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联系,可辅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病原菌培养等检查,通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感染,并明确感染类型,结合上述结果可做出诊断,并根据培养结果明确致病菌种类,便于后期治疗。
4、病理学检查
切取病变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排除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