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

疾病百科

红眼病是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俗称,也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通常起病急,发展快,患者会有眼睛充血、发红,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睛异物感等表现,还会伴有头痛、发热等症状。绝大多数轻症患者在接受及时治疗后可以痊愈,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会造成瘢痕、眼睑痉挛等并发症。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患者日常需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患眼。

名称

红眼病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结膜下出血 眼睛疼痛 瘙痒 畏光 流泪

相关疾病

白内障 青光眼 近视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分泌物涂片 结膜刮片 血培养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红眼病是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俗称,也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通常起病急,发展快,患者会有眼睛充血、发红,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睛异物感等表现,还会伴有头痛、发热等症状。绝大多数轻症患者在接受及时治疗后可以痊愈,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会造成瘢痕、眼睑痉挛等并发症。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患者日常需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患眼。

症状

红眼病也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患者可出现结膜下出血、眼部刺激症状以及伴随症状等。

1、结膜下出血

细菌感染导致结膜炎症会造成结膜下微小血管栓塞或小血管破裂,导致结膜下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睛充血、发红。

2、眼部刺激症状

细菌感染会导致角膜上皮病变,患者会有眼睛疼痛、瘙痒、畏光、流泪等症状。眼部的分泌物还会增多,当分泌物黏稠时,患者早上醒来会睁不开眼。

3、伴随症状

少数患者还会有头痛、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等伴随症状。

病因

红眼病又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力低下、眼部损伤等也容易诱发该病。

1、细菌感染

常见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会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患病。如果有戴角膜接触镜的习惯,则可以会因为感染上述病原体而发病。

2、免疫力低下

疲劳、压力过大、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造成全身抵抗力降低,导致结膜在受到致病微生物入侵后出现感染的现象。

3、眼部损伤

眼部外伤、泪液生成系统受累、表皮屏障破坏等因素容易发生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就医

潜伏期时患者通常没有明显不适,若患者发现自己有明显的结膜充血、眼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需要尽快就诊眼科。

其次,如果患者在晨起后发现自己的上下眼睑粘在一起难以睁开,同时眼睛出现大量黄色或绿色分泌物,眼睛接触光线时有明显疼痛,不能见光等情况时,也要及时就医。如果是新生儿发生上述症状,家长需要立即带其就医,以免病情进展对孩子视力造成永久性损害。

患者日常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眼部清洁,避免过度用眼。

治疗

红眼病又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日常生活管理等。

1、一般治疗

眼睛分泌物较多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动作需要轻柔。有戴隐形眼镜习惯的患者需要暂时停止配戴,更换框架眼镜。

2、药物治疗

革兰阳性菌感染者可以使用青霉素、磺胺醋酰钠、0.1%利福平等药物抗菌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则可以使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氧氟沙星滴眼液等药物治疗。

3、日常生活管理

治疗期间避免化眼妆,以免加重病情。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日常

红眼病又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日常需要保证良好作息、定期做眼部清洁、保持清淡饮食等。

1、保证良好作息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熬夜,避免长时间用眼,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患眼恢复。

2、定期做眼部清洁

治疗期间避免戴角膜接触镜,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清除眼部分泌物,避免用脏手揉眼。

3、保持清淡饮食

治疗期间饮食需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

红眼病又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可以从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预防宣传工作、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

日常注意勤洗手,避免用脏手或是脏衣服揉眼,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做好预防宣传工作

家长及学校要做好预防宣传工作,教会儿童学会保持手部卫生,对环境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

3、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证膳食营养均衡,避免与患者接触,使用过的脸盆、毛巾要严格消毒。适当的参加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诊断

红眼病又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通过体格检查、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血培养等检查可以诊断是否患有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眼睑是否红肿、结膜是否有充血、出血等情况,对疾病作初步判断。

2、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

采集分泌物后通过革兰氏染色、吉姆萨染色法放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有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和细菌时可以明确诊断。

3、血培养

有全身症状者可以通过血培养检查结果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