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

疾病百科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受到致病因素的损害导致肝脏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肝功能异常的致病因素常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其他非肝脏疾病等,如果损害比较严重且广泛,会出现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形成及排泄障碍、出血倾向等情况,患者会有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嗜睡、黄疸等表现。

确诊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完善全面检查,明确具体病因,避免私自服用有肝脏毒性的药物。

名称

肝功能异常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多发人群

感染肝炎病毒者 长期饮酒者 服用肝毒性药物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厌恶油腻 皮肤巩膜黄染 尿液颜色发黄 皮肤瘙痒

相关疾病

胃癌 胃炎 便秘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病原血清检查 肝功能检查 腹部B超 CT及MRI检查 病理学检查

相关手术

人工肝手术 肝移植手术

医保

概述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受到致病因素的损害导致肝脏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肝功能异常的致病因素常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其他非肝脏疾病等,如果损害比较严重且广泛,会出现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形成及排泄障碍、出血倾向等情况,患者会有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嗜睡、黄疸等表现。

确诊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完善全面检查,明确具体病因,避免私自服用有肝脏毒性的药物。

症状

肝功能异常会出现消化功能障碍表现、胆色素代谢异常表现、白蛋白合成障碍表现、维生素类代谢障碍表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表现、激素代谢异常表现等。

1、消化功能障碍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恶油腻、恶心、呕吐等。

2、胆色素代谢异常表现

胆红素代谢异常时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发黄、皮肤瘙痒等症状。

3、白蛋白合成障碍表现

轻症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会引起腹腔积液、胸腔积液,患者会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腹部膨隆呈蛙腹状伴有振水音等。

4、维生素类代谢障碍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皮肤粗糙、水肿、夜盲、唇舌炎症等。

5、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表现

患者会有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便血等出血倾向。

6、激素代谢异常表现

肝功能异常会导致肝脏灭活雌激素能力下降,女性会出现性欲减退、月经失调等表现,男性会出现乳房增大,还会有蜘蛛痣、肝掌等。

病因

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包括感染、化学药品中毒、免疫功能异常、营养不足、胆道阻塞等。

1、感染

常见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血吸虫、华支睾吸虫、阿米巴等寄生虫感染造成肝脏损害。

2、化学药品中毒

四氯化碳、氯仿、磷、砷剂等化学药品可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引起肝功能异常。

3、免疫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性肝病会导致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对肝细胞产生损害。

4、营养不足

缺乏胆碱、甲硫氨酸时会造成肝脂肪性变,引起肝功能异常。

5、胆道阻塞

蛔虫、结石、肿瘤等原因会引起胆道阻塞,长时间滞留的胆汁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引起肝功能异常。

就医

发现近期自己有明显的食欲减退、厌恶油腻,在排除饮食因素后不能明确原因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

其次,若患者发现自己皮肤颜色明显变黄,伴有尿液颜色加深、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时,要尽快就医完善肝功能检查。对于原来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病史的人群,若是发现自己有明显的水肿、右上腹明显不适时需要及时就医完善腹部B超、肝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

日常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及时补充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

治疗

肝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明确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若是饮酒、服用药物造成的,需要戒酒、停止服药。日常避免过度疲劳,保证膳食营养均衡。肥胖者需要控制膳食中总热量的摄入。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素、N-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加快肝细胞修复。慢性乙型肝炎可以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患者可以使用索磷布韦、达拉他韦等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已经出现肝硬化且肝衰竭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人工肝、肝移植等方式治疗。肝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

日常

肝功能异常的日常注意事项有保持健康均衡饮食、适当锻炼、严格遵医嘱服药、做好日常病情监测等。

1、保持健康均衡饮食

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非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可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避免暴饮暴食、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

2、适当锻炼

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参加有氧锻炼、抗阻锻炼等,以免肌肉萎缩。

3、严格遵医嘱服药

避免私自调整用药剂量,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明显损伤的药物,服药期间避免与酒同服。

4、做好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了解是否规律应用药物、药物疗效,注意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时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

可以通过饮食管理、谨慎用药、防治肝病、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肝功能异常。

1、饮食管理

保证热量及蛋白质的摄入,保证饮食健康均衡,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饮食中糖、脂肪的摄入,避免饮酒或戒酒,减轻肝脏负担及肝损伤。

2、谨慎用药

避免私自服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服药期间避免私自调整药物剂量。

3、防治肝病

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的方式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式降低其他类型肝炎传播。

4、定期体检

定期参加健康体检有助于了解肝功能情况,方便在肝功能出现异常前进行处理。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方式可以诊断肝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1、体格检查

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肝掌、蜘蛛痣、肝区是否压痛、是否存在肝脏肿大等情况有助于对病情有初步了解。

2、实验室检查

通过病原血清检查能提示是否存在肝炎病毒感染。肝功能检查可以反映肝细胞功能,能较为直接的判断肝功能是否异常。

3、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以鉴别肝脏大小、形态、供血等是否发生异常,对肝脏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CT及MRI检查诊断病情。

4、病理学检查

肝脏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评估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

相关阅读

精选好物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