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一般是指肝性脑病,肝性脑病主要是指由于急慢性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肝性脑病好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时,其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扑翼样震颤、定向异常、意识模糊等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其还可能会并发脑水肿、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根据肝病类型进行分类,可将肝性脑病分为A型肝性脑病、B型肝性脑病和C型肝性脑病。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肝昏迷一般是指肝性脑病,肝性脑病主要是指由于急慢性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肝性脑病好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时,其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扑翼样震颤、定向异常、意识模糊等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其还可能会并发脑水肿、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根据肝病类型进行分类,可将肝性脑病分为A型肝性脑病、B型肝性脑病和C型肝性脑病。
症状
肝昏迷即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症状与病程的进展情况有关,具体如下:
1.0级
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易被察觉的人格或行为变化,不存在扑翼样震颤的情况。
2.1级
患者处于肝性脑病1级时,其可能会出现轻度认知障碍、加法计算能力下降、可发生扑翼样震颤、欣快或抑郁等症状。
3.2级
患者病情达2级时,其可表现为轻微的定向障碍和人格改变、行为错乱、倦怠、减法计算能力下降等。
4.3级
患者处于嗜睡到半昏迷状态,言语刺激时可出现反应、意识模糊、表现为明显的定向障碍,还可能会出现扑翼样震颤无法引起的情况。
5.4级
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导致其处于昏迷的状态中,受到语言和强刺激时,无反应。
病因
肝昏迷就是指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可能是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等基本病因引起,由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等因素诱发。
一、基本病因
1.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
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导致患者门静脉内的部分血液未被肝脏解毒,直接进行体循环时,血液中的毒素可对其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发肝性脑病。
2.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
患者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的情况时,可造成其肝脏无法清除体内的毒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患者脑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肝性脑病。
二、诱发因素
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造成患者体内的血氨水平升高时,可能会诱发肝性脑病。
就医
肝昏迷临床上称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轻度认知障碍、定向异常、语言不清等疑似肝性脑病的症状时,其应该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2.病情加重
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其出现意识模糊、明显的定向障碍或昏迷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3.引起并发症
肝性脑病导致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脑水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时,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
治疗
肝昏迷即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过于劳累,家属应该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以免患者过于焦虑,紧张。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拉克替醇散、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有助于酸化患者的肠道,从而减少氨的吸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药物,促使其肠道中有益菌群的生长,维持菌群平衡,从而减少毒素的吸收。
3.手术治疗
患者反复发作肝性脑病的情况时,其可以进行肝移植术,促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降低其体内的血氨水平,从而减轻毒素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合并肝衰竭的情况时,其还可以采用血液灌流、血浆滤过透析、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人工肝模式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性脑病的情况。
日常
肝昏迷一般是指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日常应注意合理膳食、病情监测、心理疏导等。
1.合理膳食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尽量避免食用富含芳香氨基酸的鸡肉、猪肉等,防止其肝性脑病突然发作。
2.病情监测
患者应该遵医嘱定期复查,方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家属平时应该对患者的思维能力、认知等进行监测,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汇报医生。
3.心理疏导
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更多肝性脑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
临床上一般称肝昏迷为肝性脑病,预防肝性脑病的方法有遵医嘱用药、接种疫苗、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1.遵医嘱用药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加药,防止其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进一步引发肝性脑病。
2.接种疫苗
人体应该积极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以免其发生慢性乙型肝炎,诱发肝性脑病。
3.积极治疗原发病
人体存在急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时,应该及时治疗上述疾病,能够阻止其病情进一步发展,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诊断
肝昏迷即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的体格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定向力、扑翼样震颤、加减法的计算能力等。
2.实验室检查
患者对其体内的血氨水平进行检查时,可发现其体内的血氨水平升高,对确诊肝性脑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患者进行肝功能生化检查时,可判断其体内的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酶原活动度等是否存在异常。
3.影像学检查
患者进行头颅CT和MRI检查时,可排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还能够判断A型肝性脑病患者是否发生脑水肿的情况;患者进行腹部CT或MRI检查时,能够辅助诊断肝硬化和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
4.特殊检查
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时,可以早期诊断轻型肝性脑病和1级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时,可发现严重肝性脑病患者存在典型脑电图改变的情况;轻微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诱发电位检测时,可发现其存在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