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疾病百科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疾病的总称。

肝病包括多种类型,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引起肝病的原因比较多,比如病毒感染、长期过量饮酒、药物作用、免疫因素等。肝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乏力、尿液颜色加深等现象,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

大部分肝炎预后较好,而肝硬化、肝癌很难治愈,只能通过积极的治疗来延长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质量。

名称

肝病

就诊科室

感染内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多发人群

长期使用肝毒性药物者 长期饮酒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是否遗传

部分与遗传有关

相关症状

乏力 食欲不振 腹胀 肝区疼痛 皮肤发黄 巩膜发黄

相关疾病

肝炎 肝病 慢性支气管炎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肝功能检查 肝炎病毒检查 甲胎蛋白检测 超声检查 CT检查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检查

相关手术

肝切除术 肝脏移植手术

医保

概述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疾病的总称。

肝病包括多种类型,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引起肝病的原因比较多,比如病毒感染、长期过量饮酒、药物作用、免疫因素等。肝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乏力、尿液颜色加深等现象,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

大部分肝炎预后较好,而肝硬化、肝癌很难治愈,只能通过积极的治疗来延长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质量。

症状

肝病包括多种类型,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囊肿、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1、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起病较急,症状表现为肝区疼痛、发热、畏寒、乏力、食欲减退、厌恶油腻食物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现象;自身免疫性肝炎,轻者无症状,病变活动时可出现腹胀、乏力、皮肤发黄等。

2、肝囊肿

肝囊肿体积较小时,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囊肿体积逐渐增大,可压迫邻近器官引起食后饱胀感、胃部不适、右上腹隐痛等症状。

3、肝硬化

部分肝硬化患者早期无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牙龈出血、鼻腔出血、面色黝黑、口角发炎、蜘蛛痣、肝掌等现象。女性可出现不孕以及闭经,男性可出现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等。

4、肝癌

肝癌早期症状一般无明显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腹水、黄疸等。同时可伴有高钙血症、低血糖、高脂血症等。

病因

肝病的病因较多,常见的病因有药物作用、病毒感染、血液循环障碍、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其他原因等。

1、药物作用

长期大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激素类药物等,可导致肝脏组织受损,引起肝病。

2、病毒感染

常见的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这些病毒进入肝脏后,可导致肝脏组织受损,引起病毒性肝炎。

3、血液循环障碍

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右心衰竭等,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肝病。

4、遗传和代谢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可引起肝脏炎症。

5、其他原因

原发性肝癌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黄曲霉毒素、代谢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继发性肝癌是从身体其他器官转移到肝脏的癌症。

就医

当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皮肤发黄、巩膜发黄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比如视诊有无黄疸、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触诊有无脾大、肝区肿块等。之后会通过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检查、HAV和HEV检测、HBV检测、HCV检测、HDV检测、甲胎蛋白检测、超声检查、CT、磁共振成像、病理检查等,进一步诊断病情。

如果通过检查被确诊为肝病,应针对肝病类型进行治疗。

治疗

肝病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1、一般治疗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脂肪肝患者,以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尽量避免食用肥肉、烤鸭、动物内脏等食物;出现肝病症状者,应卧床休息,在病情恢复期时适当运动。

2、药物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应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应及时戒酒,对于重型酒精性肝炎,可应用泼尼松、泼尼松龙、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同时可应用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S-腺苷蛋氨酸等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以使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环孢素等进行治疗;肝癌,可以使用化学药物治疗,比如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注射用丝裂霉素等,能够杀灭癌细胞,延长生存期限。

3、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器质性梗阻、穿孔、严重大出血不止患者,可进行肝切除术;对于肝硬化终末期,或者肝癌仅有体积较小孤立病灶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4、放射治疗

对于身体不耐受手术、术后残余癌细胞、存在癌细胞远处转移的肝癌患者,可以进行放射治疗,能够杀灭癌细胞,提高生活治疗、延长生存期限。

日常

肝病的日常注意事项有进行饮食调理、适当锻炼、调节情绪等。

1、进行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饮食方面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对于脂肪肝患者,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比如动物内脏、鱼籽、蛋黄等,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2、适当锻炼

病情好转后,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骑单车、打羽毛球等,能够增强自身体质。

3、调节情绪

患者平时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出现沮丧、焦虑、恐惧等情绪时,应及时与家人沟通。

预防

预防肝病的方法有避免滥用药物、接种疫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等。

1、避免滥用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激素类药物等具有肝毒性,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以免导致肝脏受损。

2、接种疫苗

可以接种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能够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3、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平时应早睡早期,避免长期熬夜。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大量食用高脂肪、高糖食物。同时可以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自身体质。

诊断

肝病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有无肝病面容、黄疸、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情况;触诊肝脏区域,查看有无脾大、腹水、肝区肿块等。

2、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可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升高;肝炎病毒检查,可诊断病毒性肝炎;HAV和HEV检测,IgM抗体阳性,提示存在感染;HBV检测,HBsAg阳性提示存在HBV感染;尿胆红素和尿胆原试验,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则提示患者存在黄疸;甲胎蛋白检测,若检查结果显示甲胎蛋白水平持续升高,则考虑与肝癌有关。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查看肝脏大小和实质病变,用于诊断脂肪肝、肝硬化、肝脏实质占位性病变等;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可查看肝脏有无脓肿、肿瘤等病变。

4、病理学检查

取肝脏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肝病,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