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疾病百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限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EB病毒主要经口接触传播,感染后患者会有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等症状。大多预后良好,个别患者会有慢性活动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大多患者可以自愈,必要时可以给予抗病毒治疗。

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加强膳食营养支持,发热期间需要保证水分摄入充足,以免发生脱水。

名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就诊科室

感染内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青少年及成年人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发热 淋巴结肿大 咽痛 肝脾肿大 皮疹

相关疾病

肝炎 肝病 慢性支气管炎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血常规检查 腹部超声 胸部CT 病理检查

相关手术

脾修补术 全脾切除术

医保

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限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EB病毒主要经口接触传播,感染后患者会有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等症状。大多预后良好,个别患者会有慢性活动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大多患者可以自愈,必要时可以给予抗病毒治疗。

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加强膳食营养支持,发热期间需要保证水分摄入充足,以免发生脱水。

症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等典型症状以及变异症状,还会有肝脾肿大、皮疹等伴随症状。

一、典型症状

1、发热

发热期间,患者体温在38.5~40℃不等,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部分患者可达2-4个月。

2、淋巴结肿大

通常呈对称分布,会在第1周达峰值,2-3周内肿大的淋巴结会逐渐消退。

3、咽痛

患者会有咽部、扁桃体红肿,咽痛的症状,部分患者咽部可见一层白膜。

二、临床变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有很多临床变异,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有典型表现,部分患者仅会有咽炎、肌痛的症状。

三、伴随症状

1、肝脾肿大

约有10%患者会有肝脾肿大现象,肿大程度一般不会太严重,偶有肝功能异常。

2、皮疹

皮疹常在发病后1-2周内出现,形态多样,偶见出血,多见于躯体,持续1周左右后消退。

病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

EB病毒会经口感染,口对口传播是主要途径,因此也有地方称其为接吻病。EB病毒与口咽部上皮细胞接触后会复制,释放EB病毒感染口咽部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B细胞会将感染扩散到整个淋巴网状系统。感染后成人会有平均4-8周左右的潜伏期,儿童潜伏期更短。

相比成人,儿童更容易发病,可能与感染时侵入病毒量大小或是感染后B细胞驱动细胞免疫应答强度有关。

就医

发现有明显的发热、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其次,如果家长发现小儿最近频繁哭闹或是有拒哺现象,张口后可见扁桃体肿大,附着有白色伪膜时,需要及时携带孩子就医。另外,若是发现自己有无明显诱因的皮肤瘀点、瘀斑、突然出现的腹痛、胸痛、心悸等症状时,也要及时就医。结合血常规、EBV抗体等检查项目明确诊断。

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可以自行痊愈,必要时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

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保证其充分休息。发热退热出汗后要及时给予水分补充。

2、药物治疗

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发热期间可以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药物抑制EB病毒DNA聚合酶而抑制EB病毒裂解感染。

3、手术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般无需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脾破裂并发症,需要通过脾修补术、全脾切除术等外科手术方式治疗。

日常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日常要保持良好作息、饮食均衡、避免剧烈运动等。

1、保持良好作息

患者在治疗及恢复期间需要保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以免影响疾病恢复。

2、饮食均衡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为主,保证膳食营养均衡。咽峡炎患者会有咽痛现象,可以适当吃容易吞咽的食物,如瘦肉粥、蔬菜粥、菜泥、果汁等。

3、避免剧烈运动

有肝脾肿大现象的患者应避免参加扔铅球、跳远、跳绳等大幅度动作,以免发生碰撞导致脾破裂。

预防

避免与患者发生亲密接触、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避免与患者发生亲密接触

避免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一起吃饭,以免病毒通过口对口途径传播。发病时,病毒排出量大,建议让患者独居一室。

2、均衡饮食

家长需要引导小儿避免挑食、偏食,成人避免过度节食,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可以辅助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3、适当运动

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方式可以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可以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扁桃体肿大、咽峡炎等情况。通过浅表淋巴结触诊、腹部触诊可以判断有无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现象。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升高。肝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酶、胆红素水平是否升高。嗜异性凝集试验中的嗜异性抗体为阳性时,对EB病毒感染有诊断意义。EB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也可作为一定的诊断依据。骨髓象检查若存在噬血现象,可提示有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见肝脾肿大。如果是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还要进行胸部CT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间质性肺炎。

4、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常会提示有异常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