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骼系统所致的破坏性病变。
骨结核属于继发性结核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大部分原发病灶为肺结核,具有发病缓慢的特点,存在一定的传染性。骨结核好发部位为脊柱、膝关节、肘关节和髋关节等部位,常见症状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全身症状比较隐匿。
临床上治疗骨结核一般选择抗结核药物,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骼系统所致的破坏性病变。
骨结核属于继发性结核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大部分原发病灶为肺结核,具有发病缓慢的特点,存在一定的传染性。骨结核好发部位为脊柱、膝关节、肘关节和髋关节等部位,常见症状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全身症状比较隐匿。
临床上治疗骨结核一般选择抗结核药物,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症状
骨结核一般会引起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寒性脓肿和窦道等症状。
1、肿胀疼痛
病情发作时患处会出现肿胀和疼痛的表现,如果结核发生在脊柱,周围的神经组织还可能出现放射性疼痛。
2、功能障碍
随着病情的发展,结核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导致关节外展、内收或者屈伸时受限。
3、寒性脓肿和窦道
患处还可能形成脓肿,但是通常没有急性炎症的表现。如果结核发生在腰椎,脓肿还可能沿髂腰肌流到下肢,脓肿破溃时就会形成窦道。
病因
骨结核常与其他结核病、职业病暴露、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1、其他结核病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肺结核、消化道结核等疾病,结核杆菌可能会通过血液系统扩散到骨骼,从而诱发骨结核。
2、职业暴露
如果患者工作环境内存在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能会导致粉尘进入肺部,产生结核病,最终引起骨结核。
3、免疫力低下
如果患者先天体质虚弱或者后天过度劳累,都会导致免疫力明显降低,增加骨结核发生的几率。
就医
骨结核的就医流程包括观察体征、选择科室、相关检查等。
1、观察体征
当患者的脊柱、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情况,自身存在肺结核或者消化道结核的病史,则需要考虑骨结核。
2、选择科室
骨结核属于骨骼系统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可以前往医院的骨科或者传染病科就诊。
3、相关检查
医生会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且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诊断疾病。
治疗
骨结核需要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宜继续活动患处,避免加重病情。患者还需加强营养,有利于增强免疫力。
2、药物治疗
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利福平片、异烟肼片或者盐酸乙胺丁醇片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
3、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严重,局部形成体积较大的脓肿,关节已经发生畸形,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日常
骨结核日常护理方法包括调整饮食、适当运动、监测病情等。
1、调整饮食
患者应该远离辛辣和油腻性食物,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还需要远离烟酒。
2、适当运动
患者病情控制稳定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体力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散步、太极等,帮助增加关节组织的力量。
3、监测病情
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的控制情况,如果病情持续加重,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预防
预防骨结核的方法有注意卫生、加强锻炼、注射疫苗等。
1、注意卫生
人们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定期消毒,每天开窗通风,避免与结核病的传染人群进行密切接触。
2、加强锻炼
人们需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例如跑步、打球、游泳等,帮助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从而抵御结核杆菌的入侵。
3、注射疫苗
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在合适的年龄接种卡介苗,降低结核病发生的几率。
诊断
诊断骨结核的常用方法为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患者会先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结核病接触史或者结核病原发病灶,并且观察患者是否有患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表现,初步分析疾病。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包括血常规、血沉检查、结核杆菌培养等,判断人体是否受到结核杆菌的感染。
3、影像学检查
患者还需要进行X线、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观察患处是否存在骨质结构改变、脓肿等情况,从而诊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