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热咳嗽是指肺部受热邪侵袭导致肺气不能宣通,从而引起的一种以咳嗽为主要特征的症候。
肺热咳嗽多见于老年人群和儿童,发病通常与饮食不当、外感热邪、寒湿侵肺等有关,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症状,痰液多呈黄色、黄白色粘痰,可带有血丝,部分伴有发热、皮肤潮红、胸闷、口干、便秘等症状。若及时治疗,通常预后较好,若病情加重,可能引起呼吸系统器质性病变。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肺热咳嗽是指肺部受热邪侵袭导致肺气不能宣通,从而引起的一种以咳嗽为主要特征的症候。
肺热咳嗽多见于老年人群和儿童,发病通常与饮食不当、外感热邪、寒湿侵肺等有关,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症状,痰液多呈黄色、黄白色粘痰,可带有血丝,部分伴有发热、皮肤潮红、胸闷、口干、便秘等症状。若及时治疗,通常预后较好,若病情加重,可能引起呼吸系统器质性病变。
症状
肺热咳嗽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口咽干燥、便秘、发热等症状。
1、咳嗽咳痰
由于肺气不能宣通,肺功能下降,会出现咳嗽症状,可咳出黄色粘痰,痰液中带有血液。
2、口咽干燥
内热旺盛,损耗津液,导致口咽得不到滋润,出现口干、咽干的症状。
3、便秘
热毒侵体,体内津液减少,粪便中含水量变少,导致大便干燥、坚硬,易出现便秘。
4、发热
内热通过皮肤发散,导致皮肤温度增高,伴有面色潮红、多汗等表现。
病因
肺热咳嗽通常是由于先天不足、热邪侵体、饮食不当、忧思过度等原因引起。
1、先天不足
由于先天不足导致机体正气亏虚,难以抵御外邪,易出现风热咳嗽。
2、热邪侵体
长期处于燥热环境,热邪易侵袭人体,导致肺部生理功能失常,引起发病。
3、饮食不当
日常饮食不知节制,导致蕴积化热,内热上扰可引起肺热咳嗽。
4、忧思过度
长期存在忧虑、抑郁等情绪,可导致气郁化火,引起肺内郁热,导致发病。
就医
肺热咳嗽的就医指针有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自觉燥热、出现咽干口渴症状等。
1、出现咳嗽咳痰症状
突然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咳出的痰液中存在血丝,需要就医检查。
2、自觉燥热
自觉浑身发热,且面部皮肤潮红,出汗明显增多,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3、出现咽干口渴症状
口腔、咽喉部位黏膜干燥,频繁出现口渴症状,可伴有尿液减少、大便干燥等现象,应及时就医诊治。
治疗
肺热咳嗽可采取药物治疗、针灸疗法、耳穴压豆疗法等控制病情。
1、药物治疗
使用泻白散、桔梗汤、麻杏石甘汤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具有清泻肺热、辛凉宣泄、止咳平喘的功效,使用甘草、麦冬、知母、川贝母等中药进行治疗,可以缓解口干舌燥、出汗等症状。
2、针灸疗法
选取肺俞穴、太渊、尺泽等穴位进行针灸,可以宣发肺气,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3、耳穴压豆疗法
选取耳穴肺、气管等部位,进行压豆疗法,可以宣肺平喘,缓解不适。
日常
肺热咳嗽日常应注意饮食、保持环境舒适、劳逸结合、监测病情发展等。
1、饮食
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以防加重消化负担,可适当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清淡饮食。
2、保持环境舒适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且温湿度适宜,避免长期处于燥热、潮湿的环境。
3、劳逸结合
保证休息充足,若病情严重,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过度劳累。
4、监测病情发展
按时测量体温,了解病情进展,发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若出现高热需及时就医。
预防
肺热咳嗽可通过加强卫生护理、注意保暖、合理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方式进行预防。
1、加强卫生护理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避免存在沙尘、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勤洗手,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2、注意保暖
注意气温变化,及时添减衣物,出汗后不可脱衣吹风。
3、合理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抵御外邪侵袭,降低发病风险。
4、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出现焦虑、抑郁、悲伤等情绪,可参加社交活动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
诊断
肺热咳嗽可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进行诊断。
1、望诊
观察患者口腔、皮肤、神态以及痰液性质,若咽喉红肿、脸色潮红,痰液粘稠且带有血丝,患病可能较大。
2、闻诊
在肺部闻及痰鸣音,且呼吸急促、咳嗽频繁,且口腔存在异味,可辅助诊断。
3、问诊
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与既往病历,了解具体症状,判断疾病发展情况,并帮助排除病因。
4、切诊
把脉发现存在脉滑数、细数,可结合上述结果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