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蛋白质沉积症是一种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大量沉积于肺泡腔内而引起的疾病。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可能是由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患者可有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此时应及时就医并完善实验室检查、胸部CT、病理检查等项目,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
确诊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抽烟喝酒,防止加重病情,呼吸困难的患者应注意使用呼吸机辅助。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是一种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大量沉积于肺泡腔内而引起的疾病。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可能是由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患者可有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此时应及时就医并完善实验室检查、胸部CT、病理检查等项目,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
确诊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抽烟喝酒,防止加重病情,呼吸困难的患者应注意使用呼吸机辅助。
症状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症状有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
1.咳嗽咳痰
由于大量无法溶解的蛋白质进入肺泡内导致肺组织、黏膜受刺激时,患者便会有异常咳嗽咳痰的症状。
2.发热
大量磷脂蛋白沉积于肺泡内并逐渐使肺组织发生病变时,患者便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3.呼吸困难
当病情逐渐加重导致肺泡内沉积大量磷脂蛋白物质并影响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时,患者便会有呼吸困难的表现。
病因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可能是由于免疫因素、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免疫因素
若患者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导致肺部屏障受损,此时便会诱发肺泡表面活性物大量沉积从而引起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2.环境因素
若患者长期处于粉尘或化学物质污染的环境中,很容易导致肺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3.遗传因素
若家族成员中存在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其后代患有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的几率也会明显增大。
就医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就医指征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
1.咳嗽咳痰
若患者出现明显刺激性干咳,随之发展为咳嗽伴有黏液痰时,应注意及时就诊。
2.发热
若患者出现持续不退的发热,并且体温进行性升高、发热时痰量异常增多,也需要及时就医。
3.呼吸困难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并且伴有面色苍白、紫绀等情况,可能是由于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限而引起,此时也应及时就医。
治疗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方法缓解。
1.一般治疗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的患者应注意脱离粉尘、化学物质污染的环境,并保证充足睡眠,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考虑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药物治疗
(1)抗生素药物
若合并炎症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抗生素药物静滴,有助于控制炎症发展。
(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对于无法耐受肺泡灌洗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雾化吸入或皮下注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3.其他治疗
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遵医嘱进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日常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日常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脱离污染的环境、做好病情监测等。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出现肺部感染,并注意戒烟酒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加重肺部不适。
2.脱离污染的环境
患者应尽早脱离受化学物质或有害粉尘污染的环境,防止加重病情。
3.做好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病情监测,若出现持续咳嗽、发热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预防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职业因素、定期体检等方法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的人群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适当运动,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加重肺部不适。
2.避免职业因素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尽早脱离受化学物质或有害粉尘污染的职业,必要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定期体检
预防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的人群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定期体检,有助于尽早发现并治疗疾病。
诊断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清抗体检查、病理检查等。
1.影像学检查
疑似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的患者应遵医嘱完善影像学检查,比如HRCT,当检查出现铺石路样磨玻璃影时,有助于诊断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2.血清抗体检查检查
患者还应遵医嘱进行血清抗体检查,若出现患者体内血清抗GM-CSF测定明显升高时,有助于诊断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3.病理检查
患者还可以进行病理检查,若检查出现肺泡内存在蛋白性物质,并且有轻度间质纤维化等表现时,也能够诊断肺泡蛋白质沉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