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患者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症通常是由于患者摄入的能量超出能量消耗而引起的,可分为原发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主要表现为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重,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伴有气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肥胖症属于慢性疾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或可治愈,但生活习惯不良患者在治愈后仍可反复发作。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肥胖症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患者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症通常是由于患者摄入的能量超出能量消耗而引起的,可分为原发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主要表现为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重,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伴有气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肥胖症属于慢性疾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或可治愈,但生活习惯不良患者在治愈后仍可反复发作。
症状
肥胖症的症状包括体重超标、气急、骨骼疼痛等。
1.体重超标
肥胖症患者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体重严重超标。
2.气急
肥胖症患者通常缺乏锻炼,心肺功能较差,在快步行走或进行短暂的剧烈运动后即可出现气急、胸闷等症状。
3.关节疼痛
肥胖症患者的体重超标,对全身骨骼造成的压力较大,长时间行走或进行剧烈运动可导致膝关节、踝关节等发生损伤,从而导致关节疼痛。
病因
肥胖症的病因包括能量平衡和体重调节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1.能量平衡和体重调节异常
患者胃酸分泌量、胃肠排空速率、产热等异常导致能量消耗与能量摄入失衡,从而引起肥胖症。
2.遗传因素
部分单纯性肥胖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一般近亲家族成员患肥胖症的人群也较易患肥胖症。
3.环境因素
患者缺乏运动、长期大量食用高脂高糖食物、不规律进食、滥用激素类药物均可导致机体能量消耗与摄入失衡并引起肥胖症。
就医
肥胖症的就诊过程分为观察症状、询问病史、完善检查等。
1.观察症状
患者体重指数严重超标或出现关节疼痛、气急、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应至内分泌科、营养科就诊。
2.询问病史
医师通常会询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是否曾服用减肥药物、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是否有家族成员患肥胖症。
3.完善检查
患者就医后需进行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性激素检查等项目,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诊断疾病。
治疗
肥胖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需减少食用高脂高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不规律进食,可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选用奥利司他、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等药物控制体重。
3.手术治疗
治疗肥胖症的手术包括吸脂术、切脂术、胃转流术、空肠回肠分流术、垂直袖状胃切除术、胃束带术与胃囊术等,通常适用于重度肥胖、减重失败且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日常
肥胖症患者需注意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监测病情。
1.调整饮食
严格限制热量摄入,减少食用高脂高糖食物,可以多食用粗粮及蔬菜水果。
2.改善生活方式
患者平时需注意作息规律,同时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从而控制体重增长。
3.监测病情
患者需定时检测体重并记录体重变化,自觉关节疼痛、气急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复查,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也需坚持治疗。
预防
预防肥胖症的方法包括加强健康教育、保证饮食均衡、改善生活方式等。
1.加强健康教育
平时需注意健康教育,了解肥胖症和其他并发症的危害,提高自制力,避免出现暴饮暴食、闭门不出等情况。
2.保证饮食均衡
患者平时需注意饮食均衡,不可过多食用高脂高糖食物或大量饮用果糖饮料,可以多食用粗粮及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
3.改善生活方式
患者平时需积极参与户外运动以增加热量消耗,同时需注意保持作息规律,避免吸烟、酗酒。
诊断
肥胖症并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但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CT检查结果等参考指标可以诊断肥胖症。
1.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体重超标、气急、关节疼痛等症状时通常提示有患肥胖症的可能性,医师据此可进行初步判断。
2.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的计量公式为BMI(kg/m²)=体重(kg)/[身高(m)]²,一般BMI值超出24.0即可诊断为肥胖症。
3.腰/臀比(WHR)
一般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5可以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4.CT检查结果
CT检查可以用于计算皮下脂肪厚度或内脏脂肪量,也可作为诊断肥胖症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