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化

疾病百科

胆汁性肝硬化是指长期肝外胆道梗阻、胆汁淤积引起的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可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因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胆道上行性感染、胆管结石、胆管癌等因素有关。

胆汁性肝硬化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皮肤瘙痒、皮肤发黄、肝脾肿大等现象,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

名称

胆汁性肝硬化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肝 胆

多发人群

中年妇女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乏力 皮肤瘙痒 黄疸 肝脾肿大 脂肪代谢紊乱

相关疾病

胃癌 胃炎 便秘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血生化检查 免疫学检查 X线检查 腹部B超检查 逆行胰胆管造影 病理学检查

相关手术

肝脏移植手术

医保

概述

胆汁性肝硬化是指长期肝外胆道梗阻、胆汁淤积引起的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可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因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胆道上行性感染、胆管结石、胆管癌等因素有关。

胆汁性肝硬化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皮肤瘙痒、皮肤发黄、肝脾肿大等现象,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

症状

胆汁性肝硬化症状有乏力、皮肤瘙痒、黄疸、肝脾肿大、脂肪代谢紊乱等。

1、乏力

乏力表现为嗜睡、倦怠、兴趣缺乏等,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2、皮肤瘙痒

血液中胆盐浓度增高,可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瘙痒,在晚间卧床后瘙痒症状会加重。

3、黄疸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

4、肝脾肿大

由于长期胆汁淤积,可导致肝脏以及脾体积增大。

5、脂肪代谢紊乱

肠道中缺乏胆盐后,可影响脂肪乳化、吸收,引起脂肪泻;胆道梗阻后,组织细胞吞噬多量胆固醇还可形成黄疣。

病因

胆汁性肝硬化可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不同类型的疾病,病因也有所区别。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存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则其直系亲属发生该病的几率可高于其他人群;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也可引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该病可能与胆道上行性感染有关,比如胆管炎造成胆管上行性感染,引起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道结石、胆管癌、胰腺癌等疾病导致胆管阻塞,使胆汁在肝脏淤积,也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

就医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皮肤瘙痒、皮肤发黄、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比如视诊有无皮肤黄染、皮肤黄色瘤、瘀斑等。之后会通过血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B超检查、逆行胰胆管造影、病理检查等进一步诊断病情。

胆汁性肝硬化可导致肝脏发生不可逆改变,严重影响肝功能,因此当患者通过检查被确诊后为该病后,应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

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等。

1、药物治疗

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以应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能够延缓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对于熊去氧胆酸效果不佳者,可以使用布地奈德、环孢素、甲氨蝶呤等药物进行治疗;存在骨质疏松者,可应用阿仑膦酸钠、维生素D、碳酸钙等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以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如果患者病情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终末期,可以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3、其他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者,应进行支持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可以使用维生素K或通过输血缓解症状。

日常

胆汁性肝硬化的日常注意事项有饮食调理、注意休息、调节情绪等。

1、饮食调理

饮食方面可以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腹水患者,应以低盐饮食为主,忌吃咸菜、咸肉等食物;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避免食用坚硬食物,以免造成上消化道出血。

2、注意休息

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大量腹水者,可采取半卧位,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现象。

3、调节情绪

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时,可以参加文娱活动,转移自身注意力。

预防

胆汁性肝硬化的预防方法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等。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胆道结石、胆管癌、胰腺癌、壶腹癌等疾病,可导致胆管梗阻,引起胆汁性肝硬化。如果患者存在这些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生几率。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早期早期,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尽量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自身抵抗力。

3、定期检查

对于存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家族史人群,应定期去医院筛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诊断

胆汁性肝硬化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视诊有无皮肤和黏膜黄染、皮肤黄色瘤等情况;触诊腹部,查看有无压痛、肌紧张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检查,可发现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和胆红素水平升高;免疫学检查,血清IgM水平升高提示存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显示小肠肠曲扩张、黏膜纹粗乱等;腹部B超检查,可查看胆囊是否肿大、胆道内有无结石等,能够评估梗阻原因以及部位;逆行胰胆管造影,可清晰查看肝内胆管情况,为诊断胆汁性肝硬化提供重要依据。

4、病理学检查

取少部分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肝硬化。

相关阅读

精选好物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