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属于肺部疾病,是肺泡受到致病菌感染,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及组织损伤,从而影响肺功能。
大叶性肺炎通常是由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通常在淋雨、醉酒、疲劳过度时发病。根据病情的进展,可将其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发病早期可出现鼻塞、咳嗽等症状,后期可出现高热、咳痰、胸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痰液多呈铁锈色。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大叶性肺炎属于肺部疾病,是肺泡受到致病菌感染,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及组织损伤,从而影响肺功能。
大叶性肺炎通常是由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通常在淋雨、醉酒、疲劳过度时发病。根据病情的进展,可将其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发病早期可出现鼻塞、咳嗽等症状,后期可出现高热、咳痰、胸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痰液多呈铁锈色。
症状
大叶性肺炎的症状有高热、咳嗽、胸痛、消化道不适等。
1.高热
致病菌进入体内后会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影响体温中枢,导致体温增高,通常为高热,波动幅度较小。
2.咳嗽
气管内会出现分泌物,刺激黏膜引起咳嗽,且会出现痰液,痰液多呈铁锈色。
3.胸痛
若感染波及胸膜,胸膜处出现炎症,咳嗽时出现摩擦可出现疼痛,并且可向肩部放射。
4.消化道不适
体温增长可影响消化道内酶的活性,胃肠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因
大叶性肺炎是由于致病菌感染肺部引起,发病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免疫力下降、吸烟等因素有关。
1.呼吸系统疾病
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防御能力减弱,易受到致病菌感染。
2.免疫力下降
当机体在醉酒、过度劳累、淋雨等状态下,抵抗力出现下降,更易受到感染。
3.吸烟
若长期吸烟,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烟焦油、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诱发感染,引起大叶性肺炎。
就医
大叶性肺炎的就医指征是突然出现高热、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咳出铁锈色痰液、出现昏厥。
1.突然出现高热
短期内体温大幅增高,多维持在39摄氏度以上,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2.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难以正常呼吸,出现气喘、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
3.咳出铁锈色痰液
频繁咳痰,且痰液呈铁锈色,是大叶性肺炎较为典型的症状。
4.出现昏厥
突然昏厥,且无法唤醒。
若出现上述指征,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治疗
大叶性肺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患病期间需卧床休息,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者给与氧气支持。
2.药物治疗
通过痰培养检查明确病原体,针对性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感染,减轻炎症,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等药物降低体温。
3.手术治疗
出现脓胸者,想通过肺部穿刺将脓液引流,严重者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避免感染加重。
日常
大叶性肺炎日常需注意饮食、病情监测、居住环境良好、避免劳累受寒等。
1.饮食
需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保证每日热量供应,增加饮水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
2.病情监测
每日测量体温,观察咳嗽、胸痛等症状是否出现改善,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发展情况。
3.居住环境良好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温湿度适宜,不可存在粉尘、香烟雾气等刺激性气体。
4.避免劳累受寒
不可进行重体力劳动,避免淋雨、受寒,否则可影响抵抗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预防
大叶性肺炎可通过保持饮食营养均衡、戒烟、避免感染行为、避免疾病诱因等方式进行预防。
1.保持饮食营养均衡
日常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增强体质,降低感染风险。
2.戒烟
避免吸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保护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
3.避免感染行为
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群众多的公共场所,不与相关患者密切接触,外出时佩戴口罩。
4.避免疾病诱因
不可过度劳累,避免酗酒、受寒、淋雨等情况出现,可降低患病风险。
诊断
大叶性肺炎可通过自身症状、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帮助诊断。
1.自身症状
出现咳嗽、咳痰、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且痰液呈铁锈色,患病概率较大。
2.体格检查
测量体温,对肺部进行叩诊、听诊,若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听诊出现湿性啰音,可能患病。
3.病原学检查
提取痰液进行培养,若其中发现肺炎链球杆菌,即可确诊。
4.胸部影像学检查
观察肺部结构,是否存在气腔、炎症浸润阴影等表现,帮助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