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

疾病百科

动脉栓塞是指动脉中有栓子导致动脉堵塞的一种疾病。

动脉中的栓子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脂肪、空气、羊水、肿瘤等物质,栓子可以堵塞动脉,影响动脉血流,从而造成依靠该动脉供血的肢体、脏器、组织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症状。

由于动脉栓塞发生的部位不同,患者出现的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脑栓塞,患者会出现偏瘫、偏盲、语言表达困难等现象。肺栓塞,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现象。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名称

动脉栓塞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发病部位

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

老年人 长期卧床者及患有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者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腹胀 呕吐 呼吸困难 胸痛 肢体瘫痪 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 发音不清楚 眩晕

相关疾病

血管瘤 血管炎 静脉曲张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相关手术

外科手术治疗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

医保

概述

动脉栓塞是指动脉中有栓子导致动脉堵塞的一种疾病。

动脉中的栓子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脂肪、空气、羊水、肿瘤等物质,栓子可以堵塞动脉,影响动脉血流,从而造成依靠该动脉供血的肢体、脏器、组织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症状。

由于动脉栓塞发生的部位不同,患者出现的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脑栓塞,患者会出现偏瘫、偏盲、语言表达困难等现象。肺栓塞,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现象。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症状

动脉栓塞根据部位不同,患者的症状也存在差异,常见的有脑栓塞、肺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

1、脑栓塞

大脑动脉发生栓塞后,患者会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语言表达困难等现象。

2、肺栓塞

肺动脉发生栓塞后,患者会出现胸痛、烦躁不安、濒死感、咯血、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3、下肢动脉栓塞

下肢动脉发生栓塞后,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麻木、肢体末端发冷、苍白等症状。

病因

动脉栓塞可能是遗传性及获得性血液高凝状态、感染、创伤、心血管疾病等导致的。

1、遗传性及获得性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蛋白S或蛋白C缺乏可以导致动脉栓塞。高龄、恶性肿瘤、肥胖、吸烟等不良因素可以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也可以引起动脉栓塞。

2、感染

细菌、真菌、寄生虫可以作为病原体栓子,如果感染后进入血管,可造成动脉栓塞。

3、创伤

如果发生骨折、烧伤等意外伤害,细胞内的脂滴会发生外溢,形成脂肪性栓子,从而造成动脉栓塞。

4、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如果发生动脉内斑块脱落,可以导致动脉栓塞。

就医

动脉栓塞的就医流程主要包括观察自身情况、选择科室、询问病史、完善检查等。

1、观察自身症状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肢体瘫痪、说话困难、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下肢感觉麻木等症状,则需要警惕发生动脉栓塞,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

2、选择科室

怀疑发生动脉栓塞一般就诊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或者是神经内科。

3、询问病史

面诊医生后患者首先需要向医生主诉自身出现的异常症状,医生结合患者的主诉一般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感染、创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4、完善检查

由于动脉栓塞的症状明显,病情危急,对于高度怀疑动脉栓塞的病人医生一般会立即安排检查,尽早明确诊断。明确动脉栓塞的检查主要是影像学检查,比如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动脉彩超检查、动脉造影、CTA、DSA等。

治疗

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发生动脉栓塞后,患者需要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定,给予氧气吸入,严密监测血压、呼吸、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立即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药物促进栓塞部位血液流动,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3、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切开动脉取栓、支架植入术、血管成形术等手术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症状。

日常

动脉栓塞日常护理方法有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

1、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避免增加血液的粘滞度。饮食结构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比如牛奶、鸡蛋、鱼肉、虾仁等,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新鲜的蔬菜水果也需要适量摄入。

2、适当运动

患者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3、保持情绪稳定

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预防

一般可以通过改变不良习惯、保持适当运动、治疗基础疾病等预防动脉栓塞。

1、改变不良习惯

患者需要注意戒烟戒酒,避免摄入高盐、高脂、高糖类的食物,以免增加血液的粘稠度。

2、保持适当运动

日常可以进行游泳、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

3、治疗基础疾病

如果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保持疾病在稳定状态,以免病情发展严重导致动脉栓塞。

诊断

动脉栓塞需要通过体格检查、既往病史、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1、体格检查

如果患者忽然出现肢体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则可以初步判断可能存在动脉栓塞。

2、既往病史

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则发生动脉栓塞的可能性比较大,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3、影像学检查

患者进行血管超声、动脉造影、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动脉是否发生堵塞,最终做出诊断。

相关阅读

精选好物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