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是指动脉中有栓子导致动脉堵塞的一种疾病。
动脉中的栓子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脂肪、空气、羊水、肿瘤等物质,栓子可以堵塞动脉,影响动脉血流,从而造成依靠该动脉供血的肢体、脏器、组织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症状。
由于动脉栓塞发生的部位不同,患者出现的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脑栓塞,患者会出现偏瘫、偏盲、语言表达困难等现象。肺栓塞,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现象。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动脉栓塞是指动脉中有栓子导致动脉堵塞的一种疾病。
动脉中的栓子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脂肪、空气、羊水、肿瘤等物质,栓子可以堵塞动脉,影响动脉血流,从而造成依靠该动脉供血的肢体、脏器、组织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症状。
由于动脉栓塞发生的部位不同,患者出现的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脑栓塞,患者会出现偏瘫、偏盲、语言表达困难等现象。肺栓塞,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现象。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症状
动脉栓塞根据部位不同,患者的症状也存在差异,常见的有脑栓塞、肺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
1、脑栓塞
大脑动脉发生栓塞后,患者会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语言表达困难等现象。
2、肺栓塞
肺动脉发生栓塞后,患者会出现胸痛、烦躁不安、濒死感、咯血、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3、下肢动脉栓塞
下肢动脉发生栓塞后,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麻木、肢体末端发冷、苍白等症状。
病因
动脉栓塞可能是遗传性及获得性血液高凝状态、感染、创伤、心血管疾病等导致的。
1、遗传性及获得性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蛋白S或蛋白C缺乏可以导致动脉栓塞。高龄、恶性肿瘤、肥胖、吸烟等不良因素可以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也可以引起动脉栓塞。
2、感染
细菌、真菌、寄生虫可以作为病原体栓子,如果感染后进入血管,可造成动脉栓塞。
3、创伤
如果发生骨折、烧伤等意外伤害,细胞内的脂滴会发生外溢,形成脂肪性栓子,从而造成动脉栓塞。
4、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如果发生动脉内斑块脱落,可以导致动脉栓塞。
就医
动脉栓塞的就医流程主要包括观察自身情况、选择科室、询问病史、完善检查等。
1、观察自身症状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肢体瘫痪、说话困难、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下肢感觉麻木等症状,则需要警惕发生动脉栓塞,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
2、选择科室
怀疑发生动脉栓塞一般就诊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或者是神经内科。
3、询问病史
面诊医生后患者首先需要向医生主诉自身出现的异常症状,医生结合患者的主诉一般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感染、创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4、完善检查
由于动脉栓塞的症状明显,病情危急,对于高度怀疑动脉栓塞的病人医生一般会立即安排检查,尽早明确诊断。明确动脉栓塞的检查主要是影像学检查,比如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动脉彩超检查、动脉造影、CTA、DSA等。
治疗
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发生动脉栓塞后,患者需要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定,给予氧气吸入,严密监测血压、呼吸、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立即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药物促进栓塞部位血液流动,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3、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切开动脉取栓、支架植入术、血管成形术等手术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症状。
日常
动脉栓塞日常护理方法有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
1、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避免增加血液的粘滞度。饮食结构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比如牛奶、鸡蛋、鱼肉、虾仁等,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新鲜的蔬菜水果也需要适量摄入。
2、适当运动
患者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3、保持情绪稳定
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预防
一般可以通过改变不良习惯、保持适当运动、治疗基础疾病等预防动脉栓塞。
1、改变不良习惯
患者需要注意戒烟戒酒,避免摄入高盐、高脂、高糖类的食物,以免增加血液的粘稠度。
2、保持适当运动
日常可以进行游泳、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
3、治疗基础疾病
如果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保持疾病在稳定状态,以免病情发展严重导致动脉栓塞。
诊断
动脉栓塞需要通过体格检查、既往病史、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1、体格检查
如果患者忽然出现肢体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则可以初步判断可能存在动脉栓塞。
2、既往病史
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则发生动脉栓塞的可能性比较大,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3、影像学检查
患者进行血管超声、动脉造影、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动脉是否发生堵塞,最终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