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指患者外周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性病变,造成其下肢或上肢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缺血症状与体征。
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50-70岁的人群,男性患者的数量一般高于女性患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患肢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则会造成其病情持续加重,从而导致其出现动脉瘤、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指患者外周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性病变,造成其下肢或上肢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缺血症状与体征。
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50-70岁的人群,男性患者的数量一般高于女性患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患肢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则会造成其病情持续加重,从而导致其出现动脉瘤、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症状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有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等。
1.肢体麻木
患者出现动脉硬化闭塞的情况时,可造成其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末梢循环不良,从而导致其出现肢体麻木、发凉等不适症状。
2.间歇性跛行
动脉硬化闭塞可造成患者局部动脉狭窄,活动时,易引起病变部位血液供应不足,使其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从而停止活动。
3.静息痛
患者病变部位的血管狭窄情况加重时,处于静息状态下也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液供应,患者此时则会出现静息痛的症状。
4.溃疡
患者处于疾病晚期时,肢体缺血缺氧的情况较为严重,可造成其局部缺血、坏死,形成溃疡,严重时,可能会形成坏疽。
病因
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由于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家族史等原因引起的。
1.吸烟
患者长期过量吸烟时,可引起血管异常收缩,抑制血管舒张,造成斑块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导致其出现动脉硬化闭塞的情况。
2.糖尿病
患者患有糖尿病时,可使其血液呈现为高凝的状态,造成其血管管腔狭窄,血液流动速度变慢,患者此时则会出现动脉硬化闭塞的表现。
3.高血压
患者出现高血压的情况时,可造成其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升高,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一步造成脂质沉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4.肥胖
患者过于肥胖时,其可能会出现体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偏高的情况,导致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进而使其出现动脉硬化闭塞症。
5.家族史
患者有亲属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时,其患病的风险相对于其他人而言较高。
就医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预后受到影响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患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不适症状时,应该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检查,有助于尽早明确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病情加重
患者出现静息痛、肢端溃疡等表现时,需要立刻进行针对性治疗,减轻其动脉狭窄、肢体缺血的情况,缓解患者的不适。
3.预后受到影响
患者出现坏疽的情况时,应该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控制病情的进展,有助于降低患者截肢的概率。
治疗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严格戒烟,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助于增强其患肢的肌力,改善侧支循环,促进其病情恢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匹格雷片等药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其血管闭塞的情况;患者还需要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减少脂类物质的沉积,预防心血管疾病。
3.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进行血管旁路移植术重建闭塞的动脉,切除完全闭塞的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患者还可以采用人工血管支架术进行治疗,扩张狭窄的动脉,防止其出现坏疽的情况。
日常
动脉硬化闭塞症日常应注意病情监测、合理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等。
1.病情监测
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时,日常生活中应该密切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就医。
2.合理运动
患者平时还可以适当进行肢体锻炼,直至出现痛性跛行的症状,症状缓解后,再次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病情的恢复。
3.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患者平常应该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严格戒烟,减少二手烟的吸入,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处于坐位时,尽量不要进行两腿交叉行为。
预防
预防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有科学饮食、生活规律、积极控制慢性病等。
1.科学饮食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控制脂肪、钠盐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的肥肉、猪板油、腊肠、火腿等食物。
2.生活规律
人体平时还需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预防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
3.积极控制慢性病
人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时,应该积极进行针对性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降低患病率。
诊断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方法有CT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患肢抬高和下垂试验、下肢节段性测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
1.CT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
患者进行CT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时,可以根据造影剂的分布情况,观察血管的走形、狭窄以及畸形情况,了解病情的基本状况。
2.患肢抬高和下垂试验
患者进行患肢抬高和下垂试验时,能够根据疼痛症状的轻重程度初步诊断疾病。
3.下肢节段性测压
患者进行下肢节段性测压试验时,可以通过对比患肢和另一侧肢体的血压,确定发生血管闭塞的部位以及血管闭塞的程度。
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在超声探头下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对其病情的轻重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