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疖

疾病百科

疮疖一般是指患者皮肤毛囊和周围皮脂腺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疮疖好发于有免疫缺陷、痤疮等表现的人群,夏季是高发季节。疮疖可能是热毒阻滞、细菌感染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发生疮疖的情况时,易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白色脓头、硬结、发热、畏寒、脓液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未对疮疖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会造成感染扩散,引起败血症、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名称

疮疖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免疫缺陷者 痤疮者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局部红肿 疼痛 白色脓头 硬结 发热 畏寒 脓液

相关检查

视诊 触诊 脓液涂片检查

相关手术

清创术 引流术

医保

概述

疮疖一般是指患者皮肤毛囊和周围皮脂腺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疮疖好发于有免疫缺陷、痤疮等表现的人群,夏季是高发季节。疮疖可能是热毒阻滞、细菌感染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发生疮疖的情况时,易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白色脓头、硬结、发热、畏寒、脓液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未对疮疖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会造成感染扩散,引起败血症、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症状

疮疖的症状有局部肿痛、发热、白色脓头等。

1.局部肿痛

患者发生疮疖的情况时,可导致局部毛囊和周围的皮脂腺出现炎症性病变,炎症不断刺激病变部位时,则会出现局部肿痛的症状。

2.发热

疮疖发生在血管丰富的部位时,细菌和毒素可能会进入血液中,形成内源性致热源,造成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其出现发热症状。

3.白色脓头

患者出现疮疖部位的组织坏死面软化时,表面可能会形成白色的脓头,脓头脱落时,该部位可排出脓液。

病因

疮疖可能是热毒阻滞、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可能会诱发疮疖。

一、基本病因

1、热毒阻滞

患者体内有湿热时,可能会造成热毒阻滞在皮肤内无法外泄,导致该部位皮肤的抵抗力下降,易出现感染的情况,进一步形成疮疖。

2、细菌感染

患者局部皮肤被抓破后,可造成皮肤屏障受损,无法抵抗病原菌的侵犯,细菌快速在该部位繁殖时,也会发生疮疖的情况。

二、诱发因素

患者局部皮肤出现损伤时,易发生细菌感染的情况,导致毛囊和皮脂腺出现病变,诱发疮疖形成。

就医

疮疖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红肿、硬结形成等不适症状时,应该尽早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疮疖形成的原因。

2.病情加重

疮疖长时间未好转,疼痛持续加重且数量增多时,需要尽快到正规的医院治疗疮疖,控制感染,减轻皮损。

3.引起并发症

疮疖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导致感染扩散,引起颅内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时,应当立即就医,改善疮疖的预后。

治疗

疮疖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该保持皮损部位的皮肤清洁、卫生,不要用手触摸或搔抓,切忌使用刺激性的清洁产品,防止疮疖加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罗红霉素分散片、克拉霉素缓释片等药物,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繁殖,促进疮疖消退。

3.手术治疗

患者皮肤部位有直径较大的脓疱形成时,应该进行清创术、引流术,引流疮疖内的脓液,促进炎症消退。

日常

疮疖日常应注意病情监测、调整饮食、适当运动等。

1.病情监测

患者平时应该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喷射性呕吐等不适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采取处理措施。

2.调整饮食

患者患病期间可以适当多吃牛奶、豆腐、青菜、莴笋等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食用大蒜、洋葱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3.适当运动

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适当进行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对疮疖的治疗有好处。

预防

预防疮疖的方法有注意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外伤、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1.注意皮肤清洁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被罩,避免发生疮疖的情况。

2.避免皮肤外伤

人体平时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局部皮肤出现损伤,维持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以免引起细菌感染,形成疮疖。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人体患有毛囊炎、痤疮等皮肤病时,应当及时到医院治疗相关疾病,防止感染扩散,导致疮疖发生。

诊断

疮疖的诊断方法有视诊、触诊、脓液涂片检查等。

1.视诊

医生通过视诊能够确定皮损形成的部位,观察局部有无肿胀、发红、流脓等症状,有助于诊断疮疖。

2.触诊

医生触诊发现患者皮损部位有硬结形成,同时伴有压痛症状时,能够了解病情的基本情况,帮助诊断疮疖。

3.脓液涂片检查

患者进行脓液涂片检查时,可以检测脓液中有无致病菌,若在脓液中发现致病菌,则表示疮疖形成。

相关阅读

精选好物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