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痉挛又称肠绞痛,是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所引发的阵发性腹痛,通常多见于婴儿以及5-14岁的儿童。
肠痉挛主要以脐周疼痛为主,急性发作时患者可伴有明显的呕吐症状,还会影响正常的排便、排气。通常症状会反复发作,但具有自愈性,症状缓解后腹软,无包块、压痛等其他病理体征。肠痉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的病因尚未明确,继发性肠痉挛可能与肠旋转不良、肠套叠、梅克尔憩室等腹腔内器质性病变有关。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腹部保暖,饮食要规范。存在消化不良的婴儿需要减少喂奶量。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肠痉挛又称肠绞痛,是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所引发的阵发性腹痛,通常多见于婴儿以及5-14岁的儿童。
肠痉挛主要以脐周疼痛为主,急性发作时患者可伴有明显的呕吐症状,还会影响正常的排便、排气。通常症状会反复发作,但具有自愈性,症状缓解后腹软,无包块、压痛等其他病理体征。肠痉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的病因尚未明确,继发性肠痉挛可能与肠旋转不良、肠套叠、梅克尔憩室等腹腔内器质性病变有关。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腹部保暖,饮食要规范。存在消化不良的婴儿需要减少喂奶量。
症状
肠痉挛以突发性的阵发性腹痛为主要表现。
腹痛的位置会因痉挛发生的部位不同存在差异,如小肠痉挛患者,腹痛以脐周多见。若是近端结肠和回肠痉挛,则患者主要以右下腹疼痛为主。发生在远端结肠时,腹痛会出现在左下腹。降结肠或乙状结肠痉挛的患者,不仅会疼痛,还会有便意出现。如果患者是婴幼儿,通常会有哭闹不止、面部潮红、腹部胀满、紧握拳头、双腿弯曲等症状。成人患者疼痛严重时还会有出冷汗、面色苍白、手脚发凉等表现。
出现疼痛时,可以用温热手掌按摩腹部或是局部热敷,可以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
病因
肠痉挛可以分为原发性肠痉挛与继发性肠痉挛,不同的类型病因会有所差别。
1、原发性肠痉挛
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过敏体质有关,如牛乳过敏、饮食刺激、腹部受凉等,由于上述原因会导致控制肠道运动的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从而造成肠痉挛。
2、继发性肠痉挛
多是因为腹腔内器质性病变刺激造成的,如梅克尔憩室、肠旋转不良、肠套叠等疾病,疾病会导致肠壁缺血,从而使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
就医
肠痉挛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婴幼儿,如果家长发现婴幼儿出现剧烈哭闹,伴有呕吐、面部潮红、拳头紧握等症状时需要及时携带孩子就医。
其次,成人长时间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若成人在近期大量进食生冷食物或是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后出现脐周疼痛、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冒冷汗等症状,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时,需要立即就医完善腹部平片检查,排除肠道梗阻性疾病可能。
确诊是肠痉挛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要充分休息,可以对腹部热敷、按摩,有助于缓解疼痛。
治疗
肠痉挛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
1、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颠茄片、盐酸消旋山茛菪碱、阿托品等,可以解除平滑肌痉挛现象。如果是胃肠积气引起的,可以使用二甲基硅油、西甲硅油等药物,改变肠道内气泡张力促进肠道内气体排出,缓解肠痉挛。存在消化道梗阻的患者还可以使用开塞露、甘油灌肠,梗阻解除后可以服用缓泻剂改善便秘,如乳果糖、麻仁丸、聚乙二醇4000散剂等。
2、手术治疗
继发性肠痉挛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如肠套叠可以通过空气灌肠结合手法复位将套叠的肠管冲开,存在肠坏死时需要手术切除坏死段小肠,再手动复位。
3、中医治疗
针对腹部寒凉、肠道积气、积食等原因引起的肠痉挛,可以使用养脏散、香砂平胃散、小建中汤等药物加减其他对症药物调理。
日常
肠痉挛需要注意腹部保暖、调整饮食、持续观察病情发展等。
1、注意腹部保暖
及时根据气温变化添减衣物,以免腹部着凉。天气转冷时可以适当对腹部热敷或是用温热的手按摩腹部有助于减轻疼痛。
2、调整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生冷、糖分过高的食物。消化不良的患儿应该减少喂食量;配方奶粉喂养的患儿若是对牛乳蛋白过敏,则需要更换奶粉;在给宝宝进行喂养时,要有耐心,避免过急或过快,选择合适的奶嘴。
3、持续观察病情发展
日常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如果采用一般措施不能缓解腹痛或腹痛进一步加剧,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预防
可以通过注意保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范婴幼儿喂养等方面预防肠痉挛。
1、注意保暖
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避免穿露脐装,以免腹部着凉。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保证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期间避免大声谈笑,避免暴饮暴食。
3、规范婴幼儿喂养
母乳喂养的乳母尽量避免摄入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会引起婴幼儿过敏的食物。避免给婴幼儿吃冷饮、糖分较高的果汁等。在给小月龄孩子喂养时避免过急、过快,以免孩子吃奶时吞咽大量空气进入胃肠诱发肠痉挛。
诊断
通过医生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途径可以诊断肠痉挛。
1、医生查体
医生触诊患者腹部时发现全腹触痛明显,听诊有肠鸣音活跃或亢进时可以初步诊断为肠痉挛。发作间歇期的患者通常腹部柔软没有触痛,且肠鸣音正常,不具有诊断特异性。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粪便常规、肝功能检查没有异常时可以排除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寄生虫感染、消化道出血、肝炎等疾病可能。
3、影像学检查
腹部平片检查可以排除肠道梗阻,胃肠镜、消化道造影可以排除消化道溃疡,肝胆超声检查可以排除肝胆疾病,为肠痉挛的诊断提供支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