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

疾病百科

肠炎是指由微生物感染、缺血、放射线或机体免疫失调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反应。

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与微生物感染、肠道缺血、放射线、机体免疫失调或遗传等因素有关。该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发热、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白、肢体发冷等休克症状,从而危及生命。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肠炎可有多种类型,比如根据起病急缓程度,可分为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小肠炎、结肠炎和直肠炎等。

名称

肠炎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肠道

多发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补液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有遗传倾向

相关症状

腹痛 腹泻 血便 发热 脱水 电解质紊乱

相关疾病

胃癌 胃炎 便秘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血常规 粪便常规 潜血试验 CT MRI 小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相关手术

外科手术

医保

概述

肠炎是指由微生物感染、缺血、放射线或机体免疫失调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反应。

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与微生物感染、肠道缺血、放射线、机体免疫失调或遗传等因素有关。该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发热、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白、肢体发冷等休克症状,从而危及生命。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肠炎可有多种类型,比如根据起病急缓程度,可分为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小肠炎、结肠炎和直肠炎等。

症状

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呕吐、血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

肠炎一般以消化道反应为主,患者可出现腹痛症状,疼痛部位不确切,可呈钝痛、隐痛或绞痛,可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同时还可伴随腹泻,粪便多呈糊状或水样,轻者每天可排便3-4次,重者可达数十次。其次,患者还可出现血便症状,血量可多可少,可呈鲜红色,也可呈暗红色,当合并感染时,还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因脱水严重或出血较多,可能会出现低血压、面色苍白、心律增快、肢体发冷等相关休克症状。

病因

肠炎主要与微生物感染、机体免疫失调、放射线刺激、肠道缺血或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

1、微生物感染

肠道被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引起各种感染性肠炎。

2、机体免疫失调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失衡,可导致屏障功能损伤,从而引起炎症,比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3、放射线刺激

一些经过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放射线损伤下也容易发生肠炎。

4、肠道缺血

血栓、斑块等因素造成肠系膜血管阻塞时,可导致肠道黏膜的损伤,从而引发肠道炎症。

5、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因肠道菌群失调,也可出现肠炎。

就医

当出现腹痛、腹泻、发热、血便等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肠炎是一种因微生物感染、肠道缺血、放射线、机体免疫失调等因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因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脱水和消化道出血症状,甚至有休克、昏迷的风险,从而危及生命。所以,为了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当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发热、血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消化内科或肠道门诊就诊,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并结合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从而给予相应处理。

治疗

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在肠炎发作时,应暂停进食,同时保证水分摄入充足,以免引起脱水,必要时可能需要静脉输液治疗,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细菌性肠炎患者可使用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或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并配合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或双歧杆菌等药物,缓解腹泻症状。

3、手术治疗

当患者合并肠出血、肠穿孔或肠梗阻等并发症时,经内科治疗无效或不佳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病变部位。

日常

肠炎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并遵医嘱用药、复查等。

1、注意休息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以免不适症状加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2、调整饮食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减少进食,多饮水,以免引起脱水,当病情好转以后,可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到普通饮食,同时避免进食辛辣、生冷、油腻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3、遵医嘱用药、复查

部分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所以这类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并定期前往医院复查,当出现不适症状加重时,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

一般可以通过加强饮食管理、调整生活习惯或接种疫苗等方法来预防肠炎的发生。

1、加强饮食管理

平时要加强饮食卫生和管理,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食物、不吃隔夜菜、不和他人共用餐具、不去卫生不合格的餐厅就餐等,并定期对餐具、菜板进行加热消毒。

2、调整生活习惯

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健康心态,适当运动,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3、接种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麻疹疫苗可以预防因轮状病毒和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建议符合条件的婴幼儿及时接种,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诊断

肠炎的诊断方法一般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内镜检查等。

1、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叩击患者腹部,可判断有无腹部膨隆、叩击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从而可以评估患者有无腹膜炎、肠梗阻等情况。

2、实验室检查

通过分析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指标,可判断感染类型;通过粪便常规和潜血试验,也可判断病因和有无胃肠道出血等情况。

3、影像学检查

通过CT或MRI检查可观察到肠道管壁炎症改变、病变部位及范围、狭窄程度以及有无其他内脏器官病变等情况。

4、内镜检查

在小肠镜、结肠镜等内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肠道内部的病变情况,同时还可在病变部位获取部位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