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

疾病百科

肠梗阻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无法顺利通过肠道的一种疾病。

肠梗阻是指因肠粘连、肠扭转、肠道炎症疾病以及肠道肿瘤等因素导致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无法顺利通过肠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肠梗阻发生后,肠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肠道内压力增加,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当肠梗阻引发大量体液丧失、感染和中毒后,患者可出现少尿、无尿、血压下降、肌无力、四肢发凉、心律失常等休克和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名称

肠梗阻

就诊科室

普外科

发病部位

小肠 结肠 直肠

多发人群

婴幼儿 老年人 有过腹腔炎症或腹腔手术史的患者

治疗方法

胃肠减压治疗 补液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呕吐 腹痛 腹胀 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

相关疾病

胰腺癌 甲状腺癌 胆囊炎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血常规 粪便潜血试验 X线检查 CT检查 超声检查

相关手术

肠切除肠吻合术 肠短路吻合术

医保

概述

肠梗阻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无法顺利通过肠道的一种疾病。

肠梗阻是指因肠粘连、肠扭转、肠道炎症疾病以及肠道肿瘤等因素导致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无法顺利通过肠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肠梗阻发生后,肠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肠道内压力增加,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当肠梗阻引发大量体液丧失、感染和中毒后,患者可出现少尿、无尿、血压下降、肌无力、四肢发凉、心律失常等休克和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症状

肠梗阻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等。

因肠梗阻的原因、部位、病变程度等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会不同,其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当梗阻发生时,因梗阻以上部位发生强烈蠕动,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腹痛症状,特别是在肠壁发生缺血坏死时,通常会出现持续性且剧烈的腹痛。其次,因肠道内容物无法顺利排出,造成肠道压力增加,患者还会出现腹胀、呕吐现象,呕吐物一般多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另外,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还可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的症状。

病因

肠梗阻主要与肠粘连、肠道炎症、肠道异物以及肠系膜血栓等因素有关。

1、肠粘连

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肠粘连是引起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一些腹部手术比如阑尾切除术、妇科手术以及疝气修补术等,都有可能导致术后肠粘连,而肠粘连可引起肠管折叠、扭转,从而引起肠梗阻的发生。

2、肠道炎症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肠壁变厚、肠腔狭窄,从而引起肠梗阻。

3、肠道异物

肠管被干结的粪便、肿瘤等异物堵塞时,导致肠腔狭窄,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也会引起肠梗阻。

4、肠系膜血栓

肠系膜血管内出现血栓或栓塞时,可导致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引起肠麻痹,从而造成肠梗阻。

就医

当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的症状,且症状一直没有缓解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肠梗阻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等症状,部分严重的患者因体液大量丢失,并发感染,还可出现眼窝内陷、少尿、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休克和中毒的症状。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性的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的症状,且一直无法缓解时,应警惕肠梗阻的发生,尽快前往医院急诊科或胃肠外科就诊。

治疗

肠梗阻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出现肠梗阻时,应禁食禁水,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胃肠减压、补液等治疗,以缓解肠腔压力、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

为了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补液治疗;部分因动力不足引起的肠梗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或曲美布汀等药物,促进肠道蠕动。

3、手术治疗

对于绞窄性的肠梗阻或因肿瘤导致的肠梗阻,可通过肠切除肠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日常

肠梗阻患者平时应加强饮食调理、调整生活习惯,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1、加强饮食调理

治疗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食物选择包括米汤、蛋羹、菜粥、果汁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2、调整生活习惯

日常应进行适当运动、避免暴饮暴食,以保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肠梗阻。同时还要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以免因进食不洁引起肠道感染。

3、遵医嘱定期复查

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以便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还应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预防

一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以及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法,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1、改善生活方式

平时保证健康饮食,适当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便秘导致疝气,从而预防肠梗阻的发生。另外,还要保持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以减少肠道感染的风险。

2、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肠粘连是肠梗阻发生的主要病因,所以进行腹部、盆腔等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应尽早下地活动,以降低肠粘连的风险。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患有克罗恩病、疝气、肠道息肉、肠道肿瘤等疾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以降低肠梗阻的发生风险。

诊断

肠梗阻的诊断方法一般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患者主诉症状后,医生对其腹部进行听诊、触诊和视诊,可了解腹部有无积液、腹膜炎或腹部包块等情况,从而做出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可判断患者缺水、血液浓缩的程度;粪便潜血试验可判断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3、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检查患者腹部,若发现较多的胀气、肠袢和气液平面,可能提示有肠根阻;CT检查可有助于判断肠梗阻的原因和病情程度;超声检查敏感性较高,一般常用于儿童肠套叠的诊断检查。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