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
贝赫切特综合征以青年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3,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患者发生贝赫切特综合征时,其可能会出现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结节性红斑、视力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其还会出现动脉瘤、血栓性静脉炎、肠穿孔等并发症。贝赫切特综合征病情可反复发作、缓解的交替变化,可引起多器官损害。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
贝赫切特综合征以青年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3,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患者发生贝赫切特综合征时,其可能会出现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结节性红斑、视力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其还会出现动脉瘤、血栓性静脉炎、肠穿孔等并发症。贝赫切特综合征病情可反复发作、缓解的交替变化,可引起多器官损害。
症状
贝赫切特综合征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性病变、皮肤病变、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具体如下:
1.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大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唇、软腭、颊黏膜等部位的一个或多个疼痛性溃疡,表面可覆盖黏膜。
2.外阴溃疡
外阴溃疡与口腔溃疡的形状相似,可发生在患者的大阴唇、小阴唇及阴道内等部位。
3.眼炎性病变
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情况时,其视网膜可发生炎症病变,导致患者出现视力障碍、失明等症状。
4.皮肤病变
患者的皮肤出现病变时,局部可出现结节性红斑,多在患者的膝盖以下,且呈对称性分布,可逐渐扩大和自行消退。
5.消化道症状
患者的消化道出现损伤时,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其还可能会出现肠穿孔、腹膜炎等疾病。
6.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的脑和脊髓等部位受损,导致其发生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时,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发热、乏力等。
病因
贝赫切特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病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贝赫切特综合征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患者家族中存在贝赫切特综合征病史时,其发病的可能性较高。
2.生活环境
贝赫切特综合征的发生与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中东、东亚和地中海地区的人群患病率较高。
3.病原菌感染
患者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时,可诱发机体产生CIC,患者体内的T细胞发生作用时,可造成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引发贝赫切特综合征。
就医
贝赫切特综合征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口腔和外生殖器溃疡、结节性红斑等贝赫切特综合征的相应症状时,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
2.病情加重
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部位被累及,病情持续加重时,应该立即就医。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假性动脉瘤、肠穿孔等并发症时,需立即就医,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治疗
贝赫切特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口腔和外阴部清洁,防止其口腔溃疡和外阴溃疡的症状加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减轻患者腹痛的症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硫唑嘌呤片、甲氨蝶呤片等免疫抑制剂,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3.手术治疗
患者出现严重血管狭窄的情况时,其可以行支架植入术扩张血管;患者的动脉瘤存在破裂的风险时,其还可以采用动脉瘤切除和血管移植术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
日常
贝赫切特综合征日常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生活规律、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1.保持良好的情绪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存在积极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生活规律
患者平时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控制病情的发展。
3.良好的饮食习惯
患者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食用剩菜剩饭,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如生蚝、冰激凌、生蒜等。
预防
预防贝赫切特综合征的方法有合理运动、定期体检、避免感染等。
1.合理运动
人体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慢跑、爬山、骑自行车等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其发生贝赫切特综合征的风险。
2.定期体检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坚持定期体检,能够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促使人体获得良好的预后。
3.避免感染
人体平时应该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防止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从而导致其发生贝赫切特综合征。
诊断
贝赫切特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可发现其口腔和外阴存在溃疡,皮肤表面存在结节性红斑。
2.实验室检查
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时,其可能会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患者体内存在抗主动脉内皮细胞抗体时,可辅助诊断贝赫切特综合征。
3.影像学检查
患者进行MRI检查,可用于神经贝赫切特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患者进行血管超声检查、CT检查等检查能够帮助诊断贝赫切特综合征及病变的部位;患者进行肺部X线和CT的检查能够确定其是否存在肺部病变。
4.特殊检查
医生对患者多部位的皮肤进行针刺试验,观察针刺皮肤处24-48小时后的反应,如果试验结果为阳性,一般可确诊贝赫切特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