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是指多种病毒感染所致的颅内急性炎症性病变。
病毒性脑炎好发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按照病原体的种类可以将疾病分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和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该病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头痛等。
该病可以累及脑膜和脑实质,如果没有接受及时有效地治疗,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建议出现疑似患病表现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病毒性脑炎是指多种病毒感染所致的颅内急性炎症性病变。
病毒性脑炎好发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按照病原体的种类可以将疾病分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和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该病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头痛等。
该病可以累及脑膜和脑实质,如果没有接受及时有效地治疗,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建议出现疑似患病表现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症状
病毒性脑炎一般会引起颅内压增高、运动感觉障碍、精神障碍等症状。
1、颅内压增高
炎症急性发作时会导致颅内压明显增高,使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抽搐、惊厥等不适症状,甚至发生脑疝。
2、运动感觉障碍
发病时患者还可能存在偏盲、偏瘫、眼肌麻痹、手足徐动等运动感觉障碍。
3、精神障碍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和人格改变,例如记忆力减退、情感淡漠、动作迟缓等。
病因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见的诱因包括年龄、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
1、年龄
年龄较小的儿童免疫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内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从而诱发疾病。
2、营养不良
如果患者平时存在偏食或者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人体长时间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也可能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最终引起疾病。
3、免疫力低下
如果存在淋雨、过度劳累等经历或者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都会导致免疫力明显降低,使人体受到病毒的感染,诱发疾病。
就医
病毒性脑炎的就医流程包括观察体征、选择科室、完善检查等。
1、观察体征
如果患者的体温突然增高,且存在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不适症状,则需要警惕病毒性脑炎。
2、选择科室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患者可以直接前往感染科进行检查。另外,神经内科能够收治大部分脑部疾病,患者也可以挂神经内科,而病情危急的患者也可以直接挂急诊科。
3、完善检查
医生会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手段确诊疾病,并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
病毒性脑炎需要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恢复后还应该进行康复训练。
1、物理治疗
患者发热时可以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者将退烧贴贴在颈部两侧、额头等部位,从而进行物理降温,缓解不适。
2、药物治疗
患者出现高烧时需要使用尼美舒利颗粒或者布洛芬缓释片等退热药物进行治疗,并且联合阿昔洛韦片、更替洛韦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3、康复训练
患者病情恢复后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避免留下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异常等后遗症。
日常
病毒性脑炎日常护理方法包括注意休息、调整饮食、稳定情绪等。
1、注意休息
患者恢复前应该保持休息,晚上不可以熬夜,避免机体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影响恢复的速度。
2、调整饮食
患者应该保持营养物质的摄入,不宜进食油腻性和辛辣性食物,防止加重病情。
3、稳定情绪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患者应该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减轻精神方面的压力,及时消除负面情绪。
预防
预防病毒性脑炎的方法有加强锻炼、注意卫生、接种疫苗等。
1、加强锻炼
人们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例如游泳、跑步、打球等,帮助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从而预防病毒性脑炎。
2、注意卫生
人们出门时需要佩戴好口罩,每天还应该使用清水清洗双手,避免手上携带病毒,有效预防疾病。
3、接种疫苗
免疫力较差的人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合适的病毒疫苗,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诊断
病毒性脑炎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数量等,如果上述指标增高,则需要警惕疾病。
2、影像学检查
患者应该配合医生通过脑部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手段观察脑部是否存在炎症性病灶,并且观察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从而诊断疾病。
3、脑电图
如果进行脑电图检查时脑部颞叶、额叶等部位存在弥漫性高波幅慢波,则表示存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