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混浊

疾病百科

玻璃体是人体眼球组织,原本是无色透明胶状体,位于晶状体后面,当玻璃体内出现不透明的物质引起视物模糊时,称为玻璃体混浊。

因为正常的玻璃体是眼睛内重要的屈光介质,有导光的作用,如果玻璃体发生混浊,会导致不透明体投影在视网膜上,患者会自觉眼前有飞蚊、黑影飘动等症状。玻璃体混浊多是因为玻璃体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液化、后脱离或是因为玻璃体炎症、出血等因素造成的。

建议日常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减缓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名称

玻璃体混浊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部

多发人群

中老年人 眼外伤人群 葡萄膜炎患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眼前黑影飘动 视力下降

相关疾病

白内障 青光眼 近视

相关检查

裂隙灯检查 眼底镜检查 眼部B型超声检查

相关手术

玻璃体切割手术

医保

概述

玻璃体是人体眼球组织,原本是无色透明胶状体,位于晶状体后面,当玻璃体内出现不透明的物质引起视物模糊时,称为玻璃体混浊。

因为正常的玻璃体是眼睛内重要的屈光介质,有导光的作用,如果玻璃体发生混浊,会导致不透明体投影在视网膜上,患者会自觉眼前有飞蚊、黑影飘动等症状。玻璃体混浊多是因为玻璃体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液化、后脱离或是因为玻璃体炎症、出血等因素造成的。

建议日常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减缓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症状

玻璃体混浊的患者主要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黑影可呈点状、条状、灰尘状等,且形态各异,数量不等。

视野中的黑影还会跟随患者眼球转动而飘动,在观看明亮苍白的背景下症状会更为明显。如果是眼内出血造成的玻璃体混浊,患者还会自觉眼前有烟云移动或墨汁样下流的黑影,部分患者会发现眼前有红色、橙色的漂浮物,病理性的玻璃体混浊还会伴有视力下降的情况,如视物不清。

玻璃体混浊患者日常应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在强光下用眼。

病因

玻璃体混浊可能是生理性变化引起的,如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等,也有可能是炎症、出血等病理性变化造成的。

1、玻璃体液化

人体眼内玻璃体本身呈透明凝胶状,随着年龄增加,4岁时玻璃体会开始出现液化现象,逐渐脱水、收缩,随着液化进展,玻璃体会萎缩及凹陷,导致光线进入眼睛后不能很好的导光,玻璃体内不透明的物质被反射在视网膜上时会有黑影出现。

2、玻璃体后脱离

老年人玻璃体液化后玻璃体后部会与视网膜内层之间分开,因为玻璃体胶原增厚、聚集,导致玻璃体混浊。

3、炎症

玻璃体周围有视网膜、葡萄膜,其发生炎症病变时会导致玻璃体内有不透明的物体出现。

4、出血

正常的玻璃体没有血管,邻近组织出血时血液淤积在玻璃体内会引起玻璃体混浊,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

就医

当患者发现自己眼前有形态各异的黑影随着眼球转动而飘动时,可以就诊眼科通过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方式明确病因。

其次,若患者发现自己有眼前有较大块的黑影飘动,且出现视物遮挡、视力正常或视力下降等情况时,需要就诊眼科,医生会通过眼底镜检查方式了解玻璃体内、视网膜的病变情况,辨别漂浮物的来源。另外,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若发现自己有视物模糊的现象也要及时就诊眼科完善检查。

患者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眼部的变化,注意做好心理护理,避免长时间处于焦躁、恐惧的情绪中。

治疗

生理性的玻璃体混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病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氨碘肽或是肌肉注射普罗碘铵治疗,有助于促进眼部微血管扩张及血液循环,促进病变及渗出物的吸收。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可以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若玻璃体混浊长时间不吸收,并且存在玻璃体出血、增殖、牵拉视网膜等情况时,可能会造成视网膜脱离,此时可以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日常

玻璃体混浊的日常注意事项有保护眼睛、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剧烈运动等。

1、保护眼睛

平时出门可以配戴墨镜或变色眼镜,避免各种强光直射眼睛;存在危险工作环境的人群应注意做好眼部防护,以免眼睛受伤。

2、注意饮食清淡

多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谷物、豆类、牛奶等,还要增加深绿色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戒烟、戒酒。

3、避免剧烈运动

高度近视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预防

生理性的玻璃体混浊通常无法预防,但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眼科检查、避免长时间用眼等方式预防病理性玻璃体混浊的发生几率。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降血压、降血糖药物治疗,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氢氯噻嗪、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

2、定期眼科检查

定期就诊眼科完善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视力损伤、眼底病变等情况,方便早发现早治疗。

3、避免长时间用眼

平时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过度用眼,以免出现视疲劳。

诊断

患者可以就诊眼科,通过裂隙灯、眼底镜、眼部B型超声等检查可以诊断是否存在玻璃体混浊。

1、裂隙灯

裂隙灯照射可以了解玻璃体内、视网膜的病变情况,有部分患者可以直接通过裂隙灯看到混浊物。

2、眼底镜

眼底镜是眼科检查常用的工具,能较为直观的观察到混浊物的大小、部位,还能明确眼底是否存在病变。

3、眼部B型超声

可以了解玻璃体内的混浊程度,如果是出血引起的玻璃体混浊,局部会有弱点状回声散在分布在玻璃体内;若是积血量较多,会有点状、膜状回声充满玻璃体;若是视网膜脱离造成的,可见玻璃体内暗区出现异常的光带,光带常与视盘相连,有时可看到不连续的裂孔等。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