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

疾病百科 | 2025-01-10 09:47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于病毒感染脑膜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由于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儿童群体,发病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食欲下降、肌肉酸痛等症状,因致病菌不同,患者症状可能存在些许差异,部分严重者可能出现脑积水、脊髓炎、脑疝、听力障碍等并发症,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瘫痪。

名称

病毒性脑膜炎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发烧 头痛 恶心与呕吐

相关疾病

脑血管病 头痛 癫痫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于病毒感染脑膜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由于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儿童群体,发病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食欲下降、肌肉酸痛等症状,因致病菌不同,患者症状可能存在些许差异,部分严重者可能出现脑积水、脊髓炎、脑疝、听力障碍等并发症,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瘫痪。

症状

病毒性脑膜炎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发烧、肌肉酸痛、食欲下降等症状。

1.头晕头痛

脑膜受到病原体感染,引起炎症,会刺激局部神经,导致头部出现眩晕、胀痛等症状。

2.呕吐

部分患者并发脑水肿,颅内压出现增高,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喷射性呕吐。

3.发烧

体温中枢受到炎症的影响,功能出现异常,体内产热、散热不平衡,引起体温增高。

4.肌肉酸痛

发热导致机体代谢加快,氧气消耗增多,肌肉处于无氧的环境下,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引起肌肉酸痛。

5.食欲下降

患者频繁出现恶心、呕吐,影响胃肠道蠕动,引起食欲下降。

病因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通常是通过呼吸道飞沫、粪口途径、直接接触、性接触等途径感染。

1.呼吸道飞沫

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可存在于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若与其进行近距离交谈,可能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引起发病。

2.粪口途径

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主要存在患者的肠道及排泄物中,若排泄物污染食物、水源,健康人群食用后可出现感染。

3.直接接触

与单纯疱疹患者直接接触,其皮肤黏膜表面可存在病毒,引起感染,导致病毒入侵脑膜引起发病。

4.性接触

艾滋病患者生殖系统分泌物中存在大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其进行无防护性交可引起感染,导致发病。

就医

病毒性脑膜炎的就医指征有出现高热不退、持续头晕头痛、自觉脖子僵硬等。

1.出现高热不退

体温升高,可达到39度以上,持续数小时不下降,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需要及时就诊。

2.持续头晕头痛

出现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出现加重,引起呕吐,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3.自觉颈部僵硬

感觉颈部肌肉僵硬,活动受到限制,无法正常扭转头部,应及时前往医院诊治。

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1.一般治疗

呕吐频繁者增加水分的摄入,以防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避免进食刺激油腻的食物,注意观察血压、血氧、呼吸等体征有无异常。

2.药物治疗

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药物进行脱水治疗,降低颅内压,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阿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控制体内病毒,避免感染加重,出现高热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帮助退烧。

3.物理治疗

若呼吸系统受累,需给予氧气支持,严重者可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避免引起低氧血症。

日常

病毒性脑膜炎日常应注意饮食、劳逸结合、规范治疗、监测病情发展等。

1.饮食

避免进食腌制、辛辣、油腻的食物,戒烟禁酒,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少食多餐,便于消化吸收。

2.劳逸结合

不可过度劳累,保证休息充足,适当进行健身运动,增强体质,并可以释放压力。

3.规范治疗

病情严重者可遵医嘱服药治疗,期间切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4.监测病情发展

按时测量体温,观察头痛、恶心等症状是否减轻,了解病情进展。

预防

病毒性脑炎可通过加强卫生护理、健身运动、避免接触相关患者、接种疫苗等方式进行预防。

1.加强卫生护理

进食前后清洁双手,保证饮食卫生,食物需清洗、烹熟后进食,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等私人物品。

2.健身运动

日常可进行慢跑、游泳、登山等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病毒侵袭。

3.避免接触相关患者

避免与腮腺炎、麻疹等患者密切接触,可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4.接种疫苗

接种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疫苗,可提高机体对相关病毒的抵抗力。

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测量体温,判断是否存在发热,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皮疹、颈部僵硬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

进行脑脊液检查,若发现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水平不变,表示存在病毒感染,或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例等水平,可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做出初步诊断。

3.影像学检查

进行头颅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判断脑部是否存在实质性病变,排除其他脑部疾病。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