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主要是指鼻腔和周围的组织血管破裂,血液可从鼻孔流出或流入口咽部。
鼻出血好发于用鼻不良、老年人以及无护具激烈对抗的运动员等人群。轻度鼻出血表现为涕中带血,大量血凝块形成时,可能会引发鼻塞。若长期慢性出血或急性大出血,则会引起失血性贫血、老年性耳聋等并发症。鼻出血主要是由于机械性损伤、气压性损伤、鼻中隔偏曲、鼻炎、鼻咽纤维血管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原因引起的。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鼻出血主要是指鼻腔和周围的组织血管破裂,血液可从鼻孔流出或流入口咽部。
鼻出血好发于用鼻不良、老年人以及无护具激烈对抗的运动员等人群。轻度鼻出血表现为涕中带血,大量血凝块形成时,可能会引发鼻塞。若长期慢性出血或急性大出血,则会引起失血性贫血、老年性耳聋等并发症。鼻出血主要是由于机械性损伤、气压性损伤、鼻中隔偏曲、鼻炎、鼻咽纤维血管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原因引起的。
症状
鼻出血的症状有涕中带血、鼻塞、恶心伴呕吐等。
1.涕中带血
鼻黏膜表面的毛细血管损伤后,少量的血液可能会混合在鼻涕中,导致患者出现涕中带血的症状。
2.鼻塞
出血量较大,形成较多的血凝块聚积在鼻腔,造成鼻腔堵塞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塞的症状,失血量超过500ml时,易出现头晕症状。
3.恶心伴呕吐
血液未从鼻孔流出,经鼻腔进入口腔时,易对口咽部黏膜产生刺激,引发恶心、呕吐症状。
病因
鼻出血主要是由于机械性损伤、气压差过大、维生素摄入不足、鼻中隔偏曲、鼻炎、鼻咽纤维血管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原因引起的。
1.机械性损伤
不良的挖鼻习惯、跌伤等原因可能会造成鼻部损伤,造成鼻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
2.气压差过大
高空飞行、潜水过程中,若突然出现鼻窦内外气压差过大的情况,则会造成鼻窦黏膜血管扩张,引起血管损伤,形成鼻出血。
3.维生素摄入不足
患者平时未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时,可能会引起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易造成血管破损,引发鼻出血。
4.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发育异常引起鼻中隔偏曲时,可造成偏曲的鼻中隔部位黏膜变薄,吸入空气时,可能会引起鼻黏膜干燥,造成鼻黏膜破裂出血。
5.鼻炎
病原菌感染、理化因子刺激可致鼻炎,炎症刺激鼻黏膜时,易引起鼻黏膜充血、水肿,导致患者鼻腔出血。
6.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形成时,由于肿瘤组织内有丰富的血管,则容易出现鼻出血的症状,还会伴有疼痛症状。
7.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功能异常可引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导致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造成鼻腔和牙龈出血。
就医
鼻出血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鼻腔出血症状时,应该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相关检查,可以确定出血的原因。
2.病情加重
鲜血连续从患者鼻腔滴下,出血量较大,需要立刻到医院治疗,有助于减少出血。
3.引起并发症
鼻出血引发失血性贫血、老年性耳聋等并发症时,应当立即就医,改善出血的情况,提高鼻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
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1.一般治疗
鼻出血时,患者可以用手捏紧双侧鼻翼,或按压患侧鼻中隔,冰敷前额和颈部,帮助减少鼻腔出血。
2.药物治疗
鼻出血无针对性的口服药物,可以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棉片浸以1%麻黄素、1‰肾上腺素等,敷在出血部位,减轻出血症状。
3.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进行前后鼻孔堵塞术,减轻鼻出血的症状,避免血液流向咽部。患者还需要采用血管结扎术的方法抑制血管出血,缓解不适。
4.物理治疗
患者可以使用电灼烧、微波灼烧等方法凝固血液,破坏血管壁,形成血栓,避免血液持续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栓会逐渐吸收消退。
日常
鼻出血日常应注意合理搭配饮食、戒除不良习惯、做好保暖措施等。
1.合理搭配饮食
合理安排三餐饮食,避免摄入辛辣的食物,防止出现上火的情况,造成鼻腔出血量增多,不利于病情康复。
2.戒除不良习惯
改正挖鼻、用力揉鼻、擤鼻等不良习惯,以免引起鼻黏膜损伤,保证动作轻柔,避免血管再次破裂、出血。
3.做好保暖措施
生活中还需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不要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以免鼻出血的情况加重。
预防
预防鼻出血的方法有避免鼻部创伤、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改善室内环境等。
1.避免鼻部创伤
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出现高处坠落或跌倒的情况,以免鼻部受到创伤,预防鼻出血的情况发生。
2.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治疗鼻炎、鼻中隔偏曲、鼻咽纤维血管瘤等疾病,维持鼻腔健康,防止血管破裂,降低鼻出血的发病风险。
3.改善室内环境
天气过分干燥时,应该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使用加湿器,保持温湿度适宜,预防鼻出血。
诊断
鼻出血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视诊可见鼻腔出血,明确出血的鼻腔、出血量等情况,初步诊断鼻出血。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有助于了解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水平,判断出血量,有无贫血的情况。
2、凝血功能检查
根据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FIB等水平,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帮助确定鼻腔后部的顽固性出血。
2、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能够发现软组织肿块,明确有无脉管源性病变,判定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四、内镜检查
前鼻镜检查可以确定鼻腔前部的出血部位;鼻内镜检查则能够发现鼻腔后部或隐匿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