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苔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
该病可能会累及患者的皮肤、黏膜、头皮、指甲以及外生殖器等多个部位,常见多角形或者圆形的紫红色扁平丘疹,严重的可能会泛发全身。临床上可将扁平苔藓分为肥厚性、环状、线状、毛发、萎缩性、大疱性、光化性、色素性等多种类型。
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是普遍认为和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医保
概述
扁平苔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
该病可能会累及患者的皮肤、黏膜、头皮、指甲以及外生殖器等多个部位,常见多角形或者圆形的紫红色扁平丘疹,严重的可能会泛发全身。临床上可将扁平苔藓分为肥厚性、环状、线状、毛发、萎缩性、大疱性、光化性、色素性等多种类型。
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是普遍认为和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
症状
扁平苔藓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损害、指(趾)甲损害、口腔黏膜损害、生殖器黏膜损害等。
1、皮肤损害
患者皮肤上常见多角形的紫红色扁平丘疹,质地坚硬干燥、边界清楚,可伴瘙痒、蜡样光泽、白色网状条纹。
2、指(趾)甲损害
发生在指甲或者趾甲处,可见甲板变薄、纵裂、粗糙、月牙发红等症状,累及甲母质可出现色素沉着、纵向黑甲现象,严重时可见甲剥离。
3、口腔黏膜损害
口腔黏膜可见白色条纹、丘疹或者斑块,多伴有糜烂现象。
4、生殖器黏膜损害
多见白色网状纹,可伴糜烂或者溃疡性损害,可发生于龟头、包皮、阴茎、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宫颈内。
病因
扁平苔藓的具体病因并不是非常明确,但是临床上认为和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神经精神因素有关。
1、免疫因素
该病形成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少部分患者还可能继发或者伴随液体免疫反应。
2、遗传因素
该病具有遗传倾向,存在疾病家族史,其中姐妹同患的相对较多。
3、感染因素
该病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其中比较明确的病毒有丙型肝炎病毒,偶尔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白念珠菌感染现象。
4、神经精神因素
有10%左右的患者发病时有明确的精神紧张因素,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可见精神紧张现象。
就医
疑似扁平苔藓患者的就医流程一般包括发现就医指征、询问病史、进行检查等。
1、发现就医指征
如果患者发现皮肤上出现紫红色丘疹、口腔黏膜或者外生殖器周围有白色条纹、伴糜烂等症状,或指甲变薄、开裂,建议立即去医院皮肤科就诊。
2、询问病史
问诊时要尽量将自身情况全面的告知医生,比如皮损出现的时间、是否用药、什么情况下会加重等。
3、进行检查
医生通常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查体、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丙型肝炎检查、过敏检查等,用于鉴别和辅助诊断。
治疗
该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常用对症治疗、对因结合相结合的方法改善病情。
1、对症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口服或者外用,改善瘙痒、糜烂等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除此之外,顽固性的糜烂性扁平苔藓还可以使用环孢素、硫唑嘌呤、沙利度胺等药物治疗。配合光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效果可能会更好。
2、对因治疗
有部分患者发病前可能会有明显的诱因,比如药物引起的需要停用药物;光线性扁平苔藓患者要尽量避光或使用遮光剂治疗;伴有精神因素的患者可配合心理治疗。
日常
扁平苔藓的日常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管理等方面。
1、心理护理
该病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发作时皮损可能会影响美观,所以患者可能伴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家人要及时和患者沟通,多交流,解除紧张焦虑的情绪,给予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2、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合理的用药,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去医院处理。
3、生活管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长时间进行光照,避免使用碱性、有刺激性的清洁剂或者护肤品,多喝水,增加摄入高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
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并不是非常明确,所以临床上也没有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是可以通过改善情绪、远离过敏原、调节生活方式等方法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1、改善情绪
要控制并适当排解自身的压力,尽量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烦躁、焦虑的情绪中。
2、远离过敏原
生活中要尽量远离过敏原,忌食可能会引起过敏的食物或药物,比如深海鱼类、青霉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
3、调节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运动锻炼,清淡饮食,限制烟酒,忌食刺激性的食物。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即可诊断扁平苔藓,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疾病类型。
1、临床症状
该病患者常见较为典型的皮肤和黏膜损伤,比如皮肤多处紫红色扁平丘疹、指甲变薄开裂、口腔黏膜和生殖器黏膜有白色网状条纹等。
2、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患者病变部位的一小块组织制成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内是否存在扁平苔藓细胞形态特征,如果存在即可确诊。
3、实验室检查
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丙型肝炎检查、过敏检查等,可用于发现疾病诱因,并进行疾病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