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一族爱宅、减肥节食、不爱运动,尤其是女性,20多岁也可能罹患这一“老年病”。
27岁的小伙子兴之所至“熊抱”了一下女友,没想到腰椎竟然骨折了,医生还发现,他提早骨质疏松了。
骨质疏松这一中老年病日趋年轻化,不爱运动、嗜喝碳酸饮料、少见天日的“宅一族”最易中招。
骨科专家建议,后生仔女除了每天晒一晒外,肝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治疗时,需定期监测骨密度。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刘文刚博士
骨科专家在临床发现,骨质疏松症年轻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都市一族爱宅、减肥节食、不爱运动,尤其是女性,20多岁也可能罹患这一“老年病”。应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基础病,医患双方却同时忽略骨量损失现象,更令继发性骨质疏松已经占比达30%。
腰酸背痛腿抽筋
骨质疏松在“敲门”
20多岁的大学男生小勇打篮球,跳起与球友碰了一下,扭身躲避时一落脚就拧断了小腿骨,治理骨折时意外发现也患上骨质疏松了。刘文刚博士碰到的以上病例证实,与“熊抱”小伙类似的骨质疏松症年轻化已不再罕见。
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原是上了年纪骨质流失形成的骨质疏松症,已经悄悄逼近三四十岁甚至二十多岁的青壮年。
骨质疏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些身体出现的信号是它在“敲门”。比如感觉人特别容易疲软无力,出虚汗或全身骨骼疼痛,腰酸、腿痛、睡觉时小 腿肚抽筋等症状。较为严重时,坐起、躺下等体位改变的动作,都会感觉疼痛厉害;从低处(身高以内)跃下,甚至脚打滑一下、剧烈咳嗽或坐车颠簸也导致骨折, 就已经是骨脆性增加了。而驼背、身高缩短和胸廓畸形则是骨质疏松严重的后果。
“宅一族”最易中招
骨质疏松与骨量损失直接相关,理论上55岁至65岁才是钙流失量最高阶段,刘文刚介绍,研究显示这个时段流失量等于前半生的总量。那么,为什么骨质疏松盯上青壮年了呢?
“这与现代青年的生活习惯有莫大关系”,刘文刚分析,年轻人群工作与生活压力大,本身容易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诱发骨代谢异常;而生活不规 律、经常熬夜、爱“宅”不爱动,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大量喝浓茶和碳酸饮料、经常吃洋快餐等,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女性尤其是容易中招,因为不少人为了皮肤美白而拒绝日晒、不爱运动,梦想拥有“魔鬼身材”而拼命节食,这些都为骨质疏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病生病”
继发性骨质疏松达三成
在一次医学交流会上,内分泌大夫拿出两张CT片,戏称病人的骨科医生赚了,因为该科患者治疗期间两次骨折。刘文刚表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 糖尿病患者,他接手过一个患者,30多岁,控制好血糖,却突发骨痛,以为只是腰椎增生,最后做骨密度检测后才发现,是“病生病”发生了骨质疏松。
这种“病生病”的出现,实质上是肝病、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治疗时引发激素水平变化,打破了体内血钙动态平衡所致。“目前, 继发性骨质疏松已经占到了病症量的三成”,刘文刚呼吁,治疗这些基础病的同时,建议医患双方都重视骨量损失现象,定期(每三个月或半年)筛查骨质状况,最 好与骨科形成合并诊疗机制。
继发性骨质疏松一般通过抑制破骨细胞获得血钙平衡,因此需要持续服用福善美等骨科药物,可惜的是,由于骨质疏松症状除非骨折,否则一般不明显,因此很多患者不愿意或忘记“1天1粒”,就算有的药改善为1周1粒,仍旧有近60%的患者坚持不了。
日晒15分钟
为“骨量银行”添存款
医学家发现,12-14岁女孩子的饮食中,每天添加500毫克钙,骨钙含量可增加20%。如果这种饮食保持4年,在一生中可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会减少一半。
同样的原理可应用于成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防治。刘文刚建议,“宅一族”首先要注意补钙,首选牛奶和奶制品,每天2杯牛奶可提供500毫克左右 的钙;不爱喝牛奶的人,酸奶、小虾小鱼、豆制品、绿叶蔬菜等也可作为替代品。其次是要避免过量饮酒,因为这会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抑制钙吸收。
“每每看到男生外出也撑伞遮阳,我都着急了!”刘文刚坦言,晒太阳是最佳的钙吸收促进剂,每天坚持晒15分钟的太阳,可帮助体内合成活性维 生素D3,促进钙吸收,保证骨量保存增长,“就像银行存款的‘零存整取’,年轻时晒一晒存够骨量,留到老了延缓骨质疏松的速度”。
运动也是最经济实惠的补钙,可使骨质疏松发生推迟10~15年,建议每周运动2-3次,每次只要运动至心律提高20%就可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