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

药品百科 | 2025-01-13 13:56
主要用于缓解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可逆性气道阻塞疾病)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及预防运动诱发的急性哮喘,或其他过敏原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药品名称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

通用名称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

英文名称

Salbutamol Sulfate Inhalation Powder

汉语拼音

Liusuan Shading Anchun Xiru Fenwuji

适应症

主要用于缓解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可逆性气道阻塞疾病)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及预防运动诱发的急性哮喘,或其他过敏原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规格

200μg/吸(按C13H21NO3计),200吸/支

用法用量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口腔吸入,推荐使用治疗哮喘的最低有效剂量,按需用药,而不是规则用药。使用方法详见“如何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常规剂量:200-400μg(1-2吸)以减轻症状,需要时,几分钟后可重复用药。为阻止运动或过敏原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运动或暴露于过敏原之前15-30分钟内吸入本品200-400μg(1-2吸)。一天内(24小时)最大用药剂量:800μg(4吸),或遵医嘱。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硫酸沙丁胺醇。其化学名称:1-(4-羟基-3-羟甲基苯基)-2-(叔丁氨基)乙醇硫酸盐。其结构式:分子式:(C13H21NO3)2·H2SO4分子量:576.7

性状

本品为多剂量贮库型吸入粉雾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均匀粉末;几乎无臭。

不良反应

治疗剂量的吸入性沙丁胺醇的系统副作用一般很轻微,且为拟交感神经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并且持续用药后,这些副作用通常消失。不良事件按照发生率,发生系统和器官分别列出。1.常见(>1/100-<1/10)①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震颤、头痛②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扩张导致的心率轻微增加、心悸2.不常见(>1/1000-<1/100)①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血压降低和虚脱)3.罕见(>1/10000-<1/1000)①代谢和营养疾病:低钾血症、高血糖症②精神疾病:焦躁、儿童多动不安③神经系统疾病:多动症、头晕④心血管疾病:血压升高或降低、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脏早搏)、心绞痛、早期心肌缺血⑤呼吸、胸和纵膈疾病:支气管痉挛、咳嗽、口腔和咽部刺激(可通过吸药后漱洗口腔得到缓解)⑥胃肠疾病:恶心⑦骨骼肌和关节组织疾病:肌肉痉挛若病人吸药后出现皮肤瘙痒,风疹,皮肤发红,眼睑、嘴唇、脸或咽喉肿胀,血压降低或虚脱,喘息、呼吸短促(反常性支气管痉挛),请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禁忌

对沙丁胺醇或者牛奶蛋白过敏者禁用(辅料乳糖一水合物中含有少量的牛奶蛋白)。

注意事项

1.运动员慎用。2.哮喘的控制应常规按照阶梯治疗原则进行,直气管扩张剂不应该作为患有严重哮喘及不稳定哮喘病人的唯一或主要的治疗药物。由于严重哮喘病人可能会出现严重发作甚至导致死亡,故需对这些病人进行规律的医疗评估,包括肺功能测试。医生应该考虑给这些病人同时使用最大推荐剂量的吸入糖皮质激素/或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若需要更大剂量的支气管扩张药,特别是短效吸入性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以缓解症状,表明哮喘的控制恶化。应告诫病人,如发现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疗效下降或需使用比平时更大剂量,每周需吸入受体激动剂两次以上的患者,应去咨询医生。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评估病人的病情,并考虑加强抗炎治疗(如:加大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或口服一个疗程糖皮质激素),必须采取常规的方式治疗严重恶化的哮喘。若认为病人病情危险,则应改为监测每日晨间呼气峰流速。3.在支气管感染或者支气管粘液过度渗出的情况下,有必要先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改善症状。吸入治疗极少引起给药后支气管痉挛。若给药后出现支气管痉挛,应立即停止给药。如有必要,给予其他替代治疗。4.对于那些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功能不足、高血压、动脉瘤、对葡萄糖耐受性低、糖尿病(有高血糖的危险)、低钾血症、嗜铬细胞瘤、同时使用强心苷治疗、心肌局部缺血、心律不齐以及肥大性阻塞性心肌症的病人,使用本品时,要特别小心。5.经肠道外或雾化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能会有引起严重低钾血症发生的潜在可能性。严重的急性哮喘病人需要特别警惕,因为同时服用黄嘌呤衍生物、利尿剂、皮质类固醇、茶碱以及缺氧会增加低钾血症出现的可能,上述情况下,建议对病人的血钾水平进行常规监测。6.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方可增加用药剂量或用药频率。如果在之前有效的剂量下,症状缓解时间维持不足3小时,建议病人寻求医生的帮助。7.本品每吸含乳糖不超过10mg,对乳糖耐受性差的患者可能不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有遗传性半乳糖不耐受、Lapp乳糖缺乏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的患者不应使用本品。8.对驾车和使用机械能力的影响:从沙丁胺醇已知的药理特性及临床用药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不太可能对操作和使用机械的能力造成影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期妇女:怀孕期间只有在本品对母体有益的作用大于对胎儿的任何危险时,才可使用。哺乳期妇女:由于沙丁胺醇可以分泌进入泌乳母亲的乳汁中,因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要特别小心。由于还不清楚沙丁胺醇是否对新生儿有害,因而如果预期使用本品对母亲有益的作用小于对新生儿有害的危险时,应禁止使用。

儿童用药

见【用法用量】,一天内(24小时)用药剂量不超过800μg(4吸),不适用于4岁以下的儿童。

老年用药

无特殊要求,见【用法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

通常情况下,不能将沙丁胺醇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合用,因其可以抑制沙丁胺醇的作用;与其他拟交感神经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过度的拟交感作用的产生,避免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作用;三环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使沙丁胺醇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增强,应该在接受治疗早期对患者进行监测。本品与黄嘌呤衍生物、利尿剂、皮质类固醇或茶碱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加低钾血症和高血糖症出现的危险,高剂量的沙丁胺醇所伴有的低钾血症能增加洋地黄苷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药物过量

沙丁胺醇过量使用可能引起心动过速、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肌肉震颤、低钾血症和高血糖症。沙丁胺醇过量的特效解毒剂为静脉注射的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但是对患有支气管痉挛的敏感个体应慎用。本品不应规则使用,应与控制症状发作的预防药物一同使用。沙丁胺醇过量可引起低钾血症,应监测钾水平。若出现低钾血症,应口服钾制剂以替代治疗;若出现严重的低钾血症,有必要静脉滴注钾制剂。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沙丁胺醇是一种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支气管平滑肌中主要为β2肾上腺素受体,心脏主要为β1肾上腺素受体,但心脏中β2肾上腺素受体占总肾上腺素受体的10-50%。虽然这些受体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但它们的存在可能增加选择性β2激动剂心脏效应。激活气道平滑肌的β2肾上腺素受体可导致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引起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增加,进而引起蛋白激酶A活化,抑制肌球蛋白磷酸化并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引起平滑肌松弛。沙丁胺醇松弛从气管到末端细支气管所有气道的平滑肌。不论是否存在致痉药,沙丁胺醇作为功能性拮抗剂可松弛气道,因而对于各种支气管收缩剂有保护支气管的作用。cAMP浓度升高可抑制气道肥大细胞分泌介质。    在大多数临床试验中,沙丁胺醇在相当剂量下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比异丙肾上腺素更明显,同时产生较少的心血管效应。临床试验及临床经验显示,同其他β肾上腺素激动剂一样,吸入沙丁胺醇可在某些病人中引起明显的心血管效应,如心率、血压、临床症状和/或心电图改变。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硫酸沙丁胺醇Ames试验或酵母致突变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大鼠经口给予硫酸沙丁胺醇50mg/kg(按mg/m2计算,约相当于成人日吸入最大推荐剂量(MRHDID)的340倍),未见对生育力的影响。    小鼠皮下注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可见胎仔出现腭裂,按mg/m2 计算,剂量低于MRHDID时发生率为4.5%(5/111),剂量为8倍MRHDID时为9.3%(10/108),剂量为1/11MRHDID剂量未见腭裂,雌性小鼠皮下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阳性对照)腭裂发生率为30.5%(22/72)。    兔经口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剂量约为680倍MRHDID,可见37%(7/17)的胎仔出现颅裂。在另一项试验中,兔吸入给予硫酸沙丁胺醇/HFA-134a,剂量约为1/3MRHDID,可见胎仔囟门增大。    致癌性    SD大鼠两年致癌试验中,掺食法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剂量≥2.0mg/kg时(按mg/m2计算,分别约为成人和儿童MRHDID的14、6倍),可见良性卵巢系膜平滑肌瘤发生率剂量依赖性增加。另一项试验中,合并给予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拮抗剂普萘洛尔,可以阻断上述效应。    CD小鼠18个月致癌性试验中,掺食法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剂量高达500mg/kg(按mg/m2计算,分别约为成人和儿童MRHDID的1700、800倍),未见致瘤作用。    金黄地鼠22个月致癌性试验中,掺食法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剂量高达50mg/kg时(按mg/m2计算,分别约为成人和儿童MRHDID的225、110倍),未见致瘤作用。    其他毒理和/或药理试验:    大鼠静脉注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沙丁胺醇可通过血脑屏障,脑内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0.5%,在血脑屏障外(松果体与脑垂体),沙丁胺醇的浓度为全脑浓度的100倍。    动物试验(小型猪、啮齿类动物与犬)显示,合并给予β激动剂与甲基黄嘌呤可引起心律失常与猝死(存在心肌坏死组织学改变),这些发现的临床相关性未知。

药代动力学

本品吸入给药后30-60分钟达到最大反应,并持续4-6小时。吸药后有10-25%药物可到达肺部,其余部分残留于给药系统或沉积在口咽部。达到肺部的药物被肺组织吸收进入肺循环,但不在肺部代谢。药物抵达循环系统时,可通过肝脏代谢,以原型或以硫酸酯形式主要在尿中排泄。沉积在口咽部的药物吞咽后经肠道吸收,通过肝脏首过效应代谢成酚磺酸,原型药物及结合物主要从尿排泄。无论是静脉注射,还是口服或吸入给药,给药量的绝大部分都在72小时内排泄。沙丁胺醇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0%。本品可通过胎盘,并分泌致乳汁中。沙丁胺醇的分布体积为3-4l/kg。沙丁胺醇口服及吸入给药后消除半衰期为2.7-5.5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清除半衰期为2.4-4.2小时。

贮藏

25℃以下干燥处保存,使用时注意防潮,置于儿童不易拿到处。

包装

本品置于特制的吸入气流驱动的多剂量粉末吸入器中。200吸/支,1支/盒

有效期

36个月。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Orion Corporation Orion Pharma,Espoo Plant 地址:Orionintie 1, 02200 Espoo,芬兰 电话:+358-10-4261 传真:+358-10-4263815 网址:www.orionpharma.fi
手机扫一扫